乐山品茶工作室,乐山品茶坊闲适时光
乐山这座城,总带着些闲散的气质。江风慢悠悠地吹过老城墙,梧桐叶的影子在青石板路上摇晃。就在这样的午后,我推开了乐山品茶工作室那扇木格子玻璃门。
门前的风铃叮咚一响,满屋的茶香便扑面而来。不是那种精致的、带着距离感的香,倒像是谁家刚拆开一包新茶,带着山野里最本真的气息。老板正在茶台前烫杯子,看见我来,只笑着点点头:“坐,水刚滚。”
茶香里的慢时光
这家乐山品茶坊的布置简单得很——几张原木桌子,几把竹椅,墙上挂着当地画家朋友送的山水写意。最妙的是靠窗的位置,能望见外面老街上来来往往的人,却又隔着一层薄薄的纱,像是看一出默片。
“尝尝今年的蒙顶甘露?”老板拎着青瓷壶走过来,水流冲进玻璃杯,那些细嫩的芽头立刻舒展开来,上下浮动,像在跳一支无声的舞。我捧起杯子暖手,热气模糊了镜片。嗯,真香。
隔壁桌是常来的退休老师,他说每天下午都要来这里坐两个小时。“不在家喝吗?”我问。他摆摆手:“家里就我一个人,对着四面墙。这里多好,有人气儿,又不会太吵。”他说着抿了口茶,眼睛眯成一条缝。
也是,有时候我们找个地方喝茶,图的可能不单是茶的味道。
茶室里的人间烟火
常来乐山品茶工作室的人,渐渐都成了熟面孔。靠墙角那位总带着笔记本电脑的年轻人,是附近文创公司的设计师。他说在这里工作效率特别高,“咖啡厅太吵,图书馆太静,这儿刚刚好。”偶尔写稿卡壳了,他就盯着窗外发呆,看街对面的阿婆卖栀子花,看游客举着豆腐脑边走边吃。
最热闹的是周末上午,常有老茶客自带茶叶来“斗茶”。这个说自己的竹叶青回甘好,那个夸自家的红茶香气足,争到兴起,非要老板来做裁判。老板总是笑呵呵地每人泡一杯,让大家细品。“茶无上品,适口为珍嘛。”他这话一说,大家便都笑了。
说来奇怪,明明是个喝茶的地方,却比很多饭馆更有烟火气。或许是因为,吃饭总是匆匆的,而喝茶嘛,总要慢下来才行。
上次来,还遇见一对母女。女儿在外地工作,这次特意带母亲来乐山玩。母亲开始还念叨:“花这个钱做什么,家里不是有茶吗?”可当老板端上特制的茉莉花茶,老太太轻轻咂了一口,眼睛突然亮了:“这茉莉香,跟我年轻时喝过的一个样。”
那一刻,女儿笑得特别开心。
所以说啊,这乐山品茶坊里泡的,哪里只是茶叶呢?分明是种种情谊,是慢下来的时光,是这座城市独有的温度。
窗外天色渐暗,街灯一盏盏亮起来。我杯里的茶已经续了叁回,老板又开始烫新的茶杯——晚市的客人要来了。走出门时,风铃又叮咚响了一声,带着茶香的余韵,在暮色里轻轻回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