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州男人喜欢的小巷子,达州男子偏爱的小巷
老巷子里的烟火气
说到达州男人喜欢的小巷子,这倒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。你要是问十个本地汉子,估计有八个会咧嘴一笑,眼里闪过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。这些弯弯曲曲的巷子藏在钢筋水泥的夹缝里,像是这座城市的另一张面孔。
我认识的老陈就在这样一条巷子里开了十几年面馆。每天清晨五点半,他那口大锅就开始咕嘟咕嘟冒着热气。来的多是熟客,穿工装的建筑师傅把安全帽往桌上一放:“老规矩”。两个人之间对话从来不超过五句,但那份默契,全在热汤面升腾的雾气里了。
巷子口修鞋的张师傅更有意思。他那工具箱比我的年纪都大,旁边总搁着个收音机,咿咿呀呀唱着川剧。达州男人偏爱的小巷往往都有这样的老师傅,他们不紧不慢的,手里的活计却从不出错。路过的人习惯在这儿停一脚,蹲在路边抽根烟,看会儿他纳鞋底。这画面,倒像是巷子里流动的风景。
要说达州男人为什么对这些小巷情有独钟,我觉得不单是味道。你看啊,新开的商场亮堂是亮堂,可总让人觉得端着。反倒是这些窄巷子,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墙角青苔郁郁葱葱的,让人能松快松快。在这儿,用不着正襟危坐,蹲着吃碗凉面也没人说你。
下午叁四点的光景最有意思。茶馆里开始热闹起来,竹椅吱呀作响。几个老哥凑一桌,不打麻将,就喝着叁块钱的盖碗茶闲侃。从国际大事聊到家里孩子期末考,偶尔争得面红耳赤,最后总以一句“算求算求”收场。这种随意,在大街上可找不到。
傍晚时分,巷子里的香味就复杂起来了。廖记卤菜的窗口前排起队,刚出锅的猪头肉油光发亮;转角烧烤摊的炭火正旺,辣椒面撒上去刺啦一声。住在七楼的李师傅下班路过,总要带半只烤兔上楼。他说就爱这巷子里的烟火气,比家里厨房做的还香。
其实想想也挺有意思。这些达州男人喜欢的小巷子,说破了就是些寻常景象。可偏偏是这些看似普通的地方,装着大伙儿最放松的状态。或许在快速变化的城市里,人总需要些不变的坐标。而对这些汉子来说,拐进熟悉的巷口,闻到那股混合着油烟、茶香和老墙皮的味道,心里就踏实了。
夜深了,巷子渐渐安静下来。只有几盏昏黄的路灯,把斑驳的墙影拉得很长。明天太阳升起时,这些弯曲的巷弄又会活过来,继续承载着达州男人最真实的生活滋味。要说这里到底有什么特别的?可能就在于,它让每个人都找到了最自在的活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