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州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,学生服务随时到位300元
最近在林州的大学城里,有个挺新鲜的事儿。不少同学的朋友圈都在传这么一句话:"300块钱,随叫随到"。乍一听还以为是外卖广告,仔细一问才发现,原来是学生之间兴起的互助服务。
这事儿得从上个月说起。大叁的李明在食堂吃饭时,听见隔壁桌几个学弟在抱怨:"实验报告要得急,打印店排队的人太多了!""我明天早上要去面试,这份材料今晚必须装订好。"李明听着听着突然冒出个念头:既然大家都有这种临时急需帮忙的事,为什么不搞个互助服务呢?
300块钱能做什么
说来你可能不信,这300块钱的服务范围还挺广。比如上周五晚上,外语系的张萌要去参加演讲比赛,正赶上宿舍停水。她急得团团转的时候,同学推荐了这个学生服务。一个电话打过去,不到二十分钟,就有同学带着便携式挂烫机来了,把她那件皱巴巴的礼服熨得平平整整。"真是解了燃眉之急!"张萌赛后还特意发了条朋友圈感谢。
计算机系的小王更是这个服务的常客。他接了校外几个网站设计的活儿,经常要熬夜 coding。半夜两点想喝杯热咖啡提神,图书馆楼下的自助咖啡机偏偏坏了。这时候他只要在群里发个消息,很快就有夜猫子同学响应,热乎乎的咖啡直接送到机房。用小王的话说:"这比叫外卖快多了,而且都是同学,特别靠谱。"
这种学生服务随时到位300元的模式,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。不像外面的跑腿公司要收平台费,同学们都是直接联系,省去了中间环节。而且大家对校园都很熟悉,知道哪个打印店晚上营业到最晚,晓得哪家药店能买到特殊的处方药,甚至连教务处老师什么时候值班都一清二楚。
最让人感动的是,这个服务渐渐超出了单纯的金钱往来。上周下雨天,有个女同学在图书馆门口发愁没带伞,正好碰到提供服务的同学路过。虽然对方没预约,还是撑着伞把她送回了宿舍。后来这个女生非要给钱,那个同学摆摆手说:"顺路的事,不算服务。"
现在这个林州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的服务已经小有名气。不少同学既当服务提供者,又当顾客。大二的刘芳说:"我周二下午没课,就接了个帮学长查资料的活儿。等到周末我要去火车站取行李,也在群里找了个同学帮忙。"这样既解决了彼此的困难,又让课余时间变得更有价值。
当然,也不是所有人都理解这种模式。有些老师刚开始觉得学生在"不务正业",后来发现参与服务的同学反而更会安排时间了。经济系的赵教授还说:"这其实就是共享经济的校园版,挺锻炼人的。"
夜幕降临,校园里的灯火次第亮起。图书馆、实验室、宿舍楼,到处都能看到这些互帮互助的身影。或许正是因为大家都是学生,才更懂得彼此的需要。就像发起人李明说的:"谁还没个着急的时候?能帮一把是一把。"这句话,可能就是这个学生服务最打动人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