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洲里同城约初中生500元,附近学生约见500元
最近在本地论坛里总看到这样的帖子:“满洲里同城约初中生500元”,旁边还挂着“附近学生约见500元”的类似信息。说真的,第一次刷到的时候我愣了半天,手机在手里转了好几圈。这年头连卖二手冰箱都要标个“九成新可小刀”,怎么偏偏这种帖子连句像样的介绍都没有?
上周和开出租的表叔吃饭,他突然问我:“你们现在年轻人是不是都爱在网上约人见面?我昨天拉了个学生模样的孩子,嘴里嘟囔着什么五百块见网友...” 我一口可乐差点呛着。满洲里这地方,抬头不见低头见,谁家孩子不是在口岸小学、五中读书长大的?要真有什么正经事,直接在校门口等不就完了,何必绕这么大圈子?
藏在数字背后的猫腻
我家楼下小卖部老板娘说得更直白:“前两天还有个穿校服的孩子来问我,说看到满洲里同城约初中生500元的广告,问是不是兼职招人。我赶紧把孩子劝住了,这不明不白的钱哪能随便赚?”她边说着边把矿泉水箱子挪到门口,阳光照得她额头亮晶晶的。
说起来,咱们这儿最近确实有些生面孔。口岸那边新开的贸易公司来了批外地人,有时候晚上能在烤肉店看见他们。有回隔壁桌喝高了,嗓门特大:“现在初中生最好忽悠,给个五百块让干嘛干嘛...” 话没说完就被同伴捂住了嘴。我当时正在啃羊腰子,听到这话手顿了一下,调料撒了一桌子。
其实吧,要是正经事完全可以光明正大。我侄女去年帮外贸商做俄语翻译,一天还能挣叁百呢。人家都是在班级群里发通知,家长陪着签合同。哪像现在这些“附近学生约见500元”的帖子,点进去头像都是网络图片,地址永远写着“见面再约”。
昨天路过社区警务室,正好听见民警老张在给居民开会:“现在有种新套路,专门针对好奇心重的年轻人。先通过满洲里同城约初中生500元这种模糊信息吸引注意,等有人上钩就开始下套...” 底下坐着的大爷大妈们听得直咂嘴,王奶奶当场就掏出手机要给她孙子打电话。
这事让我想起前阵子火车站附近清理了一批黑中介。他们当时也是用类似“高薪日结”的广告,专门坑骗涉世未深的学生。现在换了个“附近学生约见500元”的马甲,本质上还是在玩模糊边界的把戏。说到底,正经招聘谁会把目标锁定在特定年龄段,还刻意强调见面地点呢?
傍晚在套娃广场散步,听见两个中学生坐在长椅上聊天。“我们班群里也出现过这种消息,”扎马尾的女生说,“班主任马上就在群里发公告,说看到满洲里同城约初中生500元这类信息立刻举报。”旁边短发女孩接话:“我妈现在每天都要检查我的手机,烦死了都。”
其实换个角度想,要是真有什么好事,早被亲戚朋友内部消化了。咱们这儿谁家不认识几个做边贸的?需要帮忙肯定是先找熟人介绍。这种来路不明的“约见”,就像冬天里突然开门的冰窖,看着都让人打寒颤。
昨晚下雪了,今早出门看见清洁工在铲小区公告栏上的小广告。凑近一看,最上面那张赫然印着“附近学生约见500元”的字样,已经被厚厚的冰雪糊住了大半。这倒让我心里踏实了些——再花里胡哨的把戏,也经不住咱们这零下二十度的冬天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