丽水泄火的小巷子,丽水小巷的清凉去处
丽水这地方,小巷子特别多,弯弯绕绕的,像老树的根须,扎在这座小城的肌理里。我说的这条巷子,没名字,本地人叫它“泄火巷”。这名字听着有点怪,但你走进去就明白了。
巷子窄,两边是高高的封火墙,把夏天的日头挡得严严实实。一走进去,那股子燥热就像被抽走了,凉丝丝的风不知从哪个角落钻出来,贴着你的皮肤走。那感觉,不像空调房里那种干巴巴的冷,是带着湿气的、温润的凉,能把心头的火气一点点熨平。?
脚下是青石板路,年头久了,磨得油光水滑,下雨天能照出人影。墙根覆着厚厚的青苔,绿得发黑,用手一摸,软软的,凉意顺着指尖就往心里钻。偶尔有住户半掩着木门,能瞥见里头一方小小的天井,栽着几竿翠竹,更添了几分幽静。
巷子深处有个老茶馆,几张八仙桌,几条长板凳。下午两叁点,总有几个老茶客在那儿。他们不怎么说话,就眯着眼,摇着蒲扇,听着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戏文。你去要一杯本地出的绿茶,叁五块钱,能坐一下午。看着茶叶在粗瓷碗里慢慢舒展开,水色变得清亮,心里的那些个烦闷,好像也跟着那茶烟,一点点飘散了。
声音里的那份宁静
在这儿,时间都好像走得慢了半拍。唯一的声响,是头顶电线杆上麻雀的叽喳,还有远处隐约传来的自行车铃声。对了,傍晚时分,总能听到“笃、笃、笃”的声音,不急不慢。头一回听见,我还纳闷是什么。后来才看清,是个挑着担子卖豆腐脑的老伯,木梆子敲得有节奏极了。那声音不吵人,反而让巷子显得更静了。
我常想,所谓“泄火”,泄的到底是什么火呢?是天气的暑热,还是心里的焦躁?大概是兼而有之吧。在这条丽水泄火的小巷子里,身体感受着那份天然的阴凉,耳朵听着那些旧时的声音,眼睛看着那些不急不忙的生活,人自然而然就松弛下来了。
有一回,我看到个中年男人,西装革履的,像是刚下班,手里还拎着公文包。他站在巷口犹豫了一下,还是走了进来。他也不去茶馆,就在那棵大槐树下的石墩上坐着,松了松领带,发了好一会儿呆。临走时,我瞧见他长长舒了口气,那紧绷着的肩膀,明显松快了些。
现在城市变得太快,到处都是亮晃晃的玻璃幕墙,宽得能并排走好几辆车的马路。热闹是热闹,方便是方便,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,心里头那点没着没落的感觉,有时反而更重了。像这样一条能让人喘口气、静下心的小巷子,就显得格外珍贵。它不是什么景点,就是老百姓过日子的地方,但恰恰是这份烟火气,最是疗愈。这条丽水小巷的清凉去处,靠的不是冷气,是那股子沉淀了多年的地气和人情味儿,它能让人实实在在地“泄泄火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