荔浦品茶海选工作室,荔浦品茗精选工作室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4:40:07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路过城西老街,发现巷子深处新开了家荔浦品茶海选工作室,墨色招牌上烫着金字,隔着玻璃门能瞧见里头暖黄的灯光。这倒让我想起前阵子朋友提起的荔浦品茗精选工作室,两家名字听着像兄弟店,也不知是不是同一个老板开的。

抱着几分好奇推门进去,穿棉麻衫的茶艺师正给客人冲泡凤凰单丛。她边温杯边聊着:“好些客人分不清我们和品茗精选哪家好,其实就像找饭馆,有的爱菜单花哨,有的就信老师傅手艺。”她手腕轻抬,橙黄茶汤在空中划出弧线,满屋顿时飘起兰花香。

茶香里的门道

茶艺师说起个有意思的。上周来了对年轻夫妻,妻子在荔浦品茶海选工作室尝了五款茶仍拿不定主意,丈夫倒是在品茗精选直奔老树普洱。她笑着添茶:“现在年轻人选茶跟找对象似的,要么广撒网,要么认死理。”

玻璃柜里茶罐列队站着,从漳平水仙到安溪铁观音,贴着手写标签。有个紫砂罐单独搁在博古架顶层,茶艺师说这是老板私藏的叁十年老六堡,偶尔给老茶客解馋。墙角鱼缸里几尾红鲤游过,水声淅淅沥沥衬着壶鸣,恍惚间像走进老式茶馆。

聊得正酣时,门铃叮当响。穿校服的女孩探头问:“能包月配送茶样吗?”茶艺师应着“常备着二十种茶样呢”,转身取来牛皮纸袋。女孩皱着鼻子闻了闻:“上月在荔浦品茗精选工作室订的蜜兰香,我爸说比网上买的醇多了。”

茶杯里的人生百态

暮色渐浓时来了位熟客,不要茶单直接点“老样子”。茶艺师熟稔地取出陶壶,我瞥见罐身上贴着“荒野白牡丹”的纸条。客人转动着温热的茶杯说:“在荔浦品茶海选工作室试过七八种白茶,到底还是这味最对脾胃。”

窗外飘起细雨,茶台前陆续来了叁四位避雨的行人。有位大姐尝了口政和工夫红茶,惊喜地说比之前买的浓郁。茶艺师擦拭着茶海轻声解释:“茶叶在荔浦品茗精选工作室都是按批次挑的,同样金骏眉,九月这批果香更亮。”

灯光在紫砂壶身镀了层柔光,我想起城南那家荔浦品茗精选工作室的落地窗。同样的茶在不同空间里,竟真能喝出不同心境。或许好的茶室就像旧时书院,既要有百家典籍,也需有独门注解。

雨停时茶台已聚了六七人,不知谁说起今年春茶行情,话题便像展开的茶叶般舒卷开来。穿格子衫的小伙子分享在两家工作室跨店存茶的经历,戴玉镯的阿姨比较着两处的茶点搭配。茶艺师适时续上桂花九曲红梅,甜香漫过窗台未干的雨痕。

临走时茶艺师包了包试饮茶样,麻绳系得精巧。推门踏入带着湿气的晚风,回头望见荔浦品茶海选工作室的灯笼在雾蒙蒙的街角摇晃,忽然觉得这座城市的脉络里,始终流淌着茶的温润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