亳州附近500块钱的爱情,亳州周边五百元的感情故事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20:22:47 来源:原创内容

老李头蹲在亳州老街的青石台阶上,手里捏着半截烟,眯眼瞧着对过新开的奶茶店。粉嫩招牌底下,几个小年轻凑在一块儿嘻嘻哈哈,有个穿白裙子的姑娘,笑起来眼睛弯成了月牙儿。

“五百块…”老李头吐出烟圈,想起昨天在工地听到的闲话。工友大刘说现在年轻人处对象,吃顿饭看场电影就得这个数。他咂咂嘴,把烟头摁灭在脚下。这年头,五百块在亳州能买什么爱情?

夜市里的暖光

往西走两条街就是亳州有名的夜市。晚上九点,小陈正守着麻辣烫摊子忙活,额头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。对象小敏在旁边帮着串菜,手冻得通红。“等攒够钱,咱也开个店。”小陈说着,往她手里塞了个暖手宝——昨天刚买的,花了二十八。

他们俩是从涡阳农村来的,在亳州打了叁年工。每月省下的钱,刨去房租伙食,剩下的都仔细存进信用社。小敏的手机壳裂了道缝,用透明胶粘着继续用。上周她过生日,小陈咬牙买了条围巾,花了一百二,被她念叨了好几天。

麻辣烫的热气在冬夜里袅袅升起,氤氲了摊前“素菜两块,荤菜五块”的价目表。有熟客打趣:“啥时候请我们喝喜酒啊?”小陈嘿嘿一笑,扭头看了眼小敏。灯光底下,她正低头擦桌子,耳根微微发红。

这大概就是亳州附近500块钱的爱情——不需要花里胡哨的浪漫,就是在实实在在的日子里,互相惦记着,盘算着将来。

再往南走,是老药材市场。凌晨四点,批发商户就开始忙活了。五十岁的老赵正把一袋袋白芍往叁轮车上搬,妻子跟在后面,手里拿着账本核对。结婚二十多年,他们从摆地摊到现在有了固定摊位,女儿在合肥读大学。

“今天这批货要是顺利出手,能挣个五六百。”老赵抹了把汗,妻子顺手递过来保温杯,里面泡着亳州特色的花草茶。她没说话,就站在那儿等着,等老赵喝完,接过杯子,又去整理车上的药材。

市场里人来人往,吵吵嚷嚷的,可老赵觉得心里特别踏实。这些年风里来雨里去,最难的时候,两口子分吃一个烧饼撑过一天。现在日子好了,上个月妻子生日,老赵花五百多买了件羽绒服,她嘴上说浪费,可每次出门都穿着。

这些发生在亳州周边五百元的感情故事,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情节,就是两个人一起把日子过下去。钱多钱少都那么过着,重要的是身边有个人,知冷知热,苦乐同担。

老李头不知什么时候溜达到了夜市,站在麻辣烫摊前发呆。小陈热情地招呼:“叔,来碗热的?”老李头摇摇头,目光落在两个年轻人默契配合的身影上。他突然想起叁十年前,自己和老伴也是这样,在亳州老街上摆摊卖糖葫芦,一天挣个十块八块的,还能剩下几毛钱买块梨膏糖。

老伴走了五年了,老李头一直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不懂什么叫过日子。可看着眼前这些亳州附近500块钱的爱情,他好像又看到了当年的自己。不是钱多钱少的事,是那份心,那份愿意把对方放进自己未来的心意。

他转身往回走,路过花店时停了脚步。再出来时,手里多了束白菊花——老伴最喜欢的那种。五百块钱的爱情,其实一直都在,在麻辣烫的热气里,在药材市场的晨雾中,在每一个普通亳州人的日子里,悄然生长,年年岁岁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