丽江品茶上课,古城茶香研习之旅
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,石板路上传来清脆的脚步声。我跟着本地茶艺师阿木,拐进大研古城一条僻静的小巷。青瓦屋檐下挂着褪色的扎染布,空气中飘着若有若无的茶香。
木门吱呀推开,天井里的老梨树下摆着茶席。紫砂壶嘴正冒着热气,阿木拎起水壶时突然停住动作:"你看,水刚沸起蟹眼泡,这时候冲泡雪山古树茶最合适。"
茶叶与时光的对话
他取茶饼时格外郑重,用茶针撬茶的力道轻柔得像在解开绳结。"这片茶山海拔两千多米,每年只有清明前后能采到鲜叶。"茶汤倒入白瓷杯时,琥珀色的光泽让人想起丽江秋日的夕阳。我学着他的样子啜饮,舌尖先触及微苦,随后泛起持久的甘甜。
隔壁纳西奶奶坐在门槛上缝绣花鞋垫,偶尔抬头对我们笑笑。她的手边也放着搪瓷杯,里面泡着最普通的本地绿茶。"我们纳西人每天都要喝茶的,"阿木转动着手中茶杯,"小时候看奶奶烤茶,陶罐在火塘上摇啊摇,满屋子都是焦香。"
第二批茶叶在盖碗里舒展开来,茶香变得愈发醇厚。阿木说起他父亲年轻时赶马帮的故事,马铃铛声伴着茶香飘过茶马古道。"现在虽然不用马驮茶叶了,但好茶还是要慢慢品。"
茶汤里的生活哲学
第叁泡时他换了手法,高冲低斟激起细密茶沫。有个姑娘急着要喝,阿木却示意再等等:"让茶叶再歇会儿。"后来发现这泡茶确实更柔和,原来等待也是品茶的一部分。窗外传来游客的喧闹声,但茶室里时间仿佛走得更慢。
我们试了五种茶,从清雅的茉莉银针到浓酽的熟普洱。每换一种茶,阿木都会换上不同的茶具。"器为茶之父,水为茶之母。"他舀起陶缸里的雪山泉水时说。最有趣的是比较不同寨子的普洱茶,明明是同个茶山,滋味却像不同方言,各有各的韵味。
阳光挪到石榴树上时,我们开始学怎么保存茶叶。阿木把茶饼收进陶罐,又塞了几张手工棉纸:"茶叶会呼吸的,不能闷着它。"这个细节让我突然明白,为什么古城里的老茶馆总散发着从容的气息。
离开时阿木包了包茶样给我,叮嘱要用心品尝。梨树影子里,新的客人正走进院子。茶香依旧袅袅飘着,像这座古城的故事,永远都讲不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