栖霞学生品茶上课,学子课堂茶香伴读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9:18:40 来源:原创内容

清晨的阳光透过梧桐叶洒进教室,窗台上的青瓷茶具泛着温润的光。这节课有些特别——讲台上除了教案,还摆着一套素雅的白瓷茶具,邻桌女生正小心地烫洗着茶杯,氤氲水汽里飘来龙井的嫩栗香。这是我们栖霞学生品茶上课的日常,语文老师别出心裁地把《红楼梦》栊翠庵品茶的章节,搬到了弥漫茶香的真实场景里。

记得刚开始听说要在课堂上泡茶,大家都觉得新奇。班长搬来老师私藏的红泥小炉,学习委员带来了自家茶园的金骏眉。当热水注入盖碗的瞬间,原本窃窃私语的教室突然安静下来,所有人都伸长脖子望着那团逐渐晕开的琥珀色。“这难道不算玩物丧志吗?”隔壁班的朋友后来这样问我。可当他真正坐在我们教室,跟着大家一起在茶香中诵读“汲来江水烹新茗”的诗句时,终于恍然大悟——原来传统文化可以这样自然而然地流淌进心里。

茶香里的诗意时光

最难忘的是霜降那天的茶课。窗外银杏翩跹,我们捧着暖融融的熟普洱,听老师讲白居易“坐酌泠泠水,看煎瑟瑟尘”的意境。平时坐不住的小陈忽然举手:“老师,这茶汤颜色好像秋日潭水!”他第一次主动分享感受,让所有人惊喜。或许正是这杯茶的温暖,打开了孩子们表达自我的勇气。那个下午,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分辨普洱的樟香枣香,更在流转的茶香里,触摸到了千年诗心的温度。

这样的学子课堂茶香伴读渐渐改变了班级氛围。以前课间追逐打闹的男生,现在会围在茶席前讨论哪种水温更适合冲泡碧螺春;总爱低头玩手机的几个女生,开始主动查阅陆羽《茶经》里的典故。有次数学课讲勾股定理,老师突然打趣说:“这定理的和谐之美,就像茶汤里水、火、茶叶的完美比例。”全班都会心一笑——你看,连最抽象的公式都能在茶道中找到共鸣。

冬日渐深时,我们举办了小小的茶会。同学们轮流担任茶艺师,用刚学会的凤凰叁点头技法给师长奉茶。小琳在茶席上复原了《知否》里的点茶法,雪沫乳花浮盏面的画面让历史课本上的宋代风情瞬间鲜活。教导主任捧着茶杯感慨:“这比背诵十篇《茶赋》更让人记住茶文化啊。”

如今推开教室门,总会先闻到熟悉的茶香。书架旁的茶海上,总温着给晚到同学准备的安吉白茶;黑板报角落贴着当季宜饮的茶单,那是生物课代表结合节气整理的养生小贴士。这片茶香浸润的天地,早已成为我们栖霞学生品茶上课最温暖的注脚。当茶香与书香交织,当传统文化的种子随着茶汤流入心田,这方寸课堂便拥有了无限辽阔的世界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