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德镇同城400带吹电话,景德镇本地400陪聊热线
最近在朋友圈总刷到景德镇同城400带吹电话的广告,你说奇怪不奇怪?刚开始我还以为是那种普通的客服热线,后来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。
那天晚上加班到十点多,一个人走在老厂区的巷子里,路灯忽明忽暗的。掏出手机想找人聊聊天,翻遍通讯录却不知道该打给谁。这时候突然想起白天看到的那个号码,犹豫着拨了过去。
意想不到的深夜对话
电话接通的瞬间,传来的不是机械的客服语音,而是个带着景德镇本地口音的姑娘。“侬好呀,这么晚还没休息?”她的声音像是刚出炉的瓷器,带着温润的质感。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,支支吾吾地说就是想找个人说说话。
她说她叫小婉,在陶溪川摆过摊,后来因为疫情生意不好做,才来接这个活儿。我们聊起陶阳里的老房子,聊起叁宝蓬的晨雾,聊着聊着,她突然轻声哼起了《景德镇瓷工号子》。那调子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,听着隔壁瓷厂传来的劳作歌声。
其实现在很多人都像我们一样,在陌生的城市里漂着。白天忙忙碌碌,到了深夜,连个能说知心话的人都找不到。这种陪聊服务之所以受欢迎,大概就是因为抓住了现代人的这种孤独感吧。
小婉说,她接到过各种各样的电话。有刚失恋的年轻人,有创业失败的中年人,还有子女在外地的空巢老人。有时候就是简单聊聊天,有时候就是安静地听着对方哭泣。“我们都是彼此的树洞”,她这么形容。
藏在声音背后的故事
后来我又试过几次景德镇本地400陪聊热线,每次都能遇到不同的人。有个小伙子特别有意思,他说他以前在御窑厂当讲解员,对青花瓷特别有研究。要是聊得起劲了,他能给你讲半天元青花和明青花的区别。
不过说实话,这种服务确实挺有争议的。有人说这是情感消费,有人说这是在贩卖温情。但我觉得吧,在这个人人都在刷短视频、发朋友圈,却越来越不会face to face交流的时代,能有个认真听你说话的人,其实挺珍贵的。
记得有次下大雨,我困在人民广场的公交站。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,又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号码。接电话的是个声音很温柔的大姐,她说她儿子也在外地工作。“要是他也能找个人说说话就好了”,她的语气里藏着母亲特有的牵挂。
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了,快到来不及好好吃顿饭,来不及认真聊次天。有时候我在想,我们需要的也许不是多么专业的心理辅导,就是有个人能安静地听你说说心里话。
当然啦,这种服务还是要谨慎选择。毕竟是通过电话交流,还是要保护好个人隐私。重要的不是聊什么,而是知道在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,有人在认真倾听你的声音。
就像昨天傍晚,我在昌江边散步,夕阳把江水染成了青花瓷的颜色。手机突然响了,是之前认识的那个陪聊员发来的短信:“今天陶溪川的晚霞特别美,记得去看看。”你看,人与人之间的温暖,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