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安乡镇可约全国空降,集安乡镇全国可约空降
最近跟老同学打电话,聊起他们镇上的新鲜事,可把我给听愣了。他说现在他们那地儿,想找个师傅修家电、学个手艺,甚至谈个合作,都能从外地请人来,方便得很。这让我想起小时候,镇上要是缺个修电视的,得等县里的师傅一个月才来一趟,那叫一个不方便。
这变化可不是凭空来的。现在交通比以前强太多了,高铁高速都通了,以前觉得老远的北京上海,现在感觉就在跟前。再加上人手一部智能手机,微信抖音这么一刷,有啥需求群里喊一声,消息马上就传开了。
说实话,刚开始听说集安乡镇可约全国空降这事儿,我还挺怀疑的。人家大城市的人,愿意往咱这小地方跑吗?但老同学给我举了个例子,说上个月他们镇上有个果园,想搞电商直播,直接在行业群里发了需求,没两天就从杭州请来了个专业团队,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布置场景、怎么说话吸引人。现在他们家苹果在网上卖得可火了。
这么一来二去的,镇上的人胆子也大了。以前觉得不可能请到的人,现在都敢试着联系联系。隔壁村的老王家儿子结婚,还想办法从省城请来了个挺有名的婚庆团队,把婚礼办得那叫一个热闹,现在镇上人都在聊这个事。
这事儿带来的变化
最明显的变化就是,镇上年轻人留下来的变多了。以前总觉得待在老家没出息,现在看到在家门口也能接触到外面的新技术、新思路,不少人就选择回来了。我那个老同学就是,去年从城里辞职回老家,开了个农产物加工坊,专门做当地特产的深加工。
他跟我说,上个月刚通过网络从福建请来一位老师傅,学了两周的工艺改良。现在他做的山楂糕在网上一斤能卖到四十多块,比以前翻了一番还多。他说这话的时候,语气里透着满满的成就感。
当然啦,这事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。刚开始的时候,也遇到过不少问题。比如有的外地专家来了,对乡镇的生活条件不太适应;或者双方在价格上谈不拢;再就是有些技术学会了,但设备跟不上,还是落实不了。
不过这些问题慢慢都在解决。现在镇上几家民宿装修得挺像样,专门给请来的专家住;谈价格也有了一套大家都认可的规矩;至于设备,要么租,要么凑钱买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
说到集安乡镇全国可约空降这个现象,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,它让乡镇和城市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。以前总觉得是乡下人往城里跑,现在反过来了,城里人也愿意来乡镇找机会。这种双向的流动,给乡镇带来了不少新鲜的空气。
就拿我们镇上的小学来说吧,去年就从省城请来了一位退休的特级教师,给老师们做了半个月的培训。那位老师一开始还不愿意来,觉得乡镇小学条件差,后来实在拗不过校长的再叁邀请,才勉强答应。结果来了之后,看到孩子们那么渴望学习,老师们那么认真求教,感动得不得了,临走时还说下次有时间一定再来。
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接触,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提升,更是观念的转变。镇上的人发现,原来自己这点小地方,也能吸引到外面的人才;而外来的人则发现,乡镇里藏着不少发展的机会。这种相互的认可和理解,比什么都宝贵。
现在走在集安的乡镇里,能感觉到一种不一样的活力。路边新开的咖啡馆,墙上挂着从上海请来的设计师的作品;传统手工艺作坊里,有着从景德镇学回来的新技法;就连农家乐的菜单,都融入了从成都学来的创意。这些变化看似不大,但一点一滴地改变着乡镇的面貌。
有时候我在想,这种变化到底能走多远?现在看来,只要继续保持这种开放的姿态,敢于尝试,敢于联系,乡镇的发展空间还大着呢。毕竟,现在的技术这么发达,距离真的不是问题,关键是敢不敢想,愿不愿意做。
说到这里,我又想起老同学电话里那句感慨:“现在咱们这儿,真是啥人都能请得来,啥事都敢试一试。”这话听着简单,但细想起来,背后是乡镇人自信心的提升,是发展思路的转变。这种变化,比起修了多少路、建了多少楼,或许更加意义深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