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溪巷子两百元的爱情,巷陌深处两百块的情缘
本溪的巷子总是弯弯绕绕的,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。我站在巷口往里望,电线在头顶交错成网,晾衣绳上挂着各色衣裳,在风里轻轻晃着。这条巷子藏着很多故事,比如老张和小芳那一场只值两百块的爱情。
老张是个送水工,每天骑着叁轮车在巷子里穿梭。那年夏天特别热,他总在下午两点准时出现在巷尾,给开理发店的小芳送水。小芳的店叫"芳芳发廊",粉色的招牌褪了色,但店里总是飘着栀子花洗发水的味道。
两百块钱的开始
记得那天特别闷热,老张扛着水桶进门时,看见小芳正在给客人洗头。水花溅湿了她的碎花衬衫,额前的刘海粘在脸颊上。老张放下水桶,从兜里掏出皱巴巴的两百块钱递过去:"上次的水钱。"小芳甩了甩手上的水珠,笑得眼睛弯弯的:"急什么呀,我这会儿正忙呢。"
推来推去间,那张钞票掉进了洗头盆里。两人都愣了愣,突然笑出声来。就这样,这两百块钱成了他们之间的第一个信物。后来老张说,那是他花得最值的两百块,买来了往后叁年的温暖时光。
从那以后,老张送完水总要在店里坐会儿。有时候帮小芳修修电吹风,有时候给她带个烤地瓜。巷子里的人都爱开他们玩笑,说这两百块钱的缘分可真不赖。小芳听了就抿嘴笑,手上剪头发的动作更轻快了。
巷子深处的日子
他们的爱情很简单。老张会在雨天多跑几趟,看看店门口的排水沟堵没堵;小芳会在深夜留着店里的灯,等老张送完最后一桶水。有回老张中暑了,小芳熬了绿豆汤,一勺勺喂他喝。那个旧风扇吱呀呀地转着,把她的发丝吹到老张脸上。
巷子里的爱情就是这样,不需要玫瑰花和烛光晚餐。傍晚时分,两人搬个小板凳坐在店门口,看邻居家的小孩追着泡泡跑。小芳把头靠在老张肩上,轻声说:"这样真好。"老张没说话,只是把蒲扇往她那边偏了偏。
本溪巷子两百元的爱情,说到底就是相互取暖。冬天来了,老张给小芳的自行车座垫缝了个棉垫子;夏天到了,小芳在老张的水箱里冰几瓶酸梅汤。这些细碎的温暖,比什么都珍贵。
可是后来啊,小芳的理发店关门了。她父亲生病需要人照顾,得回老家去。临走那天,老张帮她把行李搬上出租车,往她手里塞了个信封。车里车外,两人都红着眼眶,却谁也没掉眼泪。
巷子里的人都说,这段感情就像那两百块钱,来得偶然,去得突然。但我知道不是这样——老张至今还留着那张被水浸过的钞票,塑封得好好的,放在床头柜里。有时候黄昏时分,还能看见他坐在理发店门口的石阶上,望着巷子口发呆。
如今巷子要拆迁了,那些斑驳的砖墙都要变成回忆。但我总觉得,在这巷陌深处,依然飘着栀子花的香味,依然回荡着那个夏天的笑声。或许真正的爱情从来不需要昂贵的标价,就像老张说的,有些人,光是遇见就值两百个夏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