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仓学生品茶工作室,太仓学子茶艺交流空间
最近走在大学城边上,总能看到几个年轻人在茶室里忙活。玻璃门上贴着“太仓学生品茶工作室”的字样,透过窗能看见架子上摆着各式各样的茶罐。有天我实在好奇,推门进去才发现,这里和想象中不太一样。
穿着棉麻衬衫的店长正在教学生闻香。他让我也试试,把品茗杯递过来时笑着说:“很多同学第一次来都以为就是普通奶茶店。”杯里的铁观音带着淡淡的兰花香,确实和奶茶店的糖水完全不同。
这里不只是喝茶的地方
二层有个敞亮的房间,每周五晚上都坐满人。上次去正好赶上茶艺分享会,有个大二的女生在讲她怎么用盖碗泡茶。“手腕要这样转,”她比划着,“刚开始总烫到手,现在终于找到窍门了。”底下几个新生边听边拿着盖碗模仿,虽然动作生疏,但每个人都认真得很。
在太仓学生品茶工作室,这样的场景很常见。同学们在这里交换茶叶,聊聊最近读的书,有时就是单纯找个安静的角落写作业。墙角那盆绿萝长得特别茂盛,据说是一个经常来的学生从宿舍带过来的。
让我意外的是,他们最近还在研究怎么把太仓本地绿茶和现代饮品结合。有个学食品专业的同学做了款冷萃茶,加入了当季的枇杷蜜,喝起来清新甘甜。这种既保留传统又尝试新事物的劲儿,确实挺打动人的。
茶香里的改变
常来的小李告诉我,他以前整天盯着手机,现在却愿意花半小时安静地泡壶茶。“慢慢发现,等待水温下降的过程,就像给生活按了暂停键。”他说话时正在温杯,动作不紧不慢,和叁个月前那个毛躁的小伙子判若两人。
这样的转变在太仓学子茶艺交流空间里不算少见。很多同学刚开始可能只是好奇,后来却真正喜欢上了茶道。不只是学会泡茶技巧,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让心静下来的方法。
茶室最里面的书架摆着不少笔记,随便翻开一本,能看到各种稚嫩却认真的笔迹:“今天试了白牡丹,有阳光的味道”、“第叁次练习凤凰叁点头,还是不够流畅”。这些细碎的记录,拼凑出年轻人与茶相识相知的过程。
离开时又见到店长,他正在整理新到的武夷岩茶。说起这个空间,他想了想:“我们没想培养多少茶道大师,就是给同学们多个选择——除了咖啡馆和图书馆,还有第叁个地方可以坐坐。”窗外的夕阳照进来,把他和那些茶具都染成了暖金色。或许真正的茶香,就藏在这些平凡却温暖的时光里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