启东海选场子,启东优选场地甄选
这两天路过新城区的朋友可能都注意到了,启东海选场子那边特别热闹。红绸子拉起来,音响咚咚响,隔着老远就能感受到那股子热火朝天的劲儿。说起来这个场地选得真是妙,既不在市中心堵车的地方,又不会太偏僻,停车也方便,难怪大家都爱往这儿跑。
我站在人群外边看了好一会儿,忽然想起来,这不就是上周老王跟我提过的那个“启东优选场地甄选”项目吗?当时还纳闷什么叫场地甄选,现在算是亲眼见识了。原来就是把全市适合办活动的场地都筛了一遍,挑出最合适的几个,统一标准管理。这个做法挺新鲜,以前可没听说过。
场地里的门道
你说办活动最难的是什么?很多人以为是请明星、搞宣传,其实最让人头疼的反倒是找场地。太大了浪费,太小了挤得慌,音响效果不好更糟心。我以前参加过一个开业典礼,站在后排的人压根听不清台上在说什么,场面那叫一个尴尬。
现在这么一弄,这些问题好像都迎刃而解了。每个入选的启东海选场子都有一套明确的标准,从舞台搭建到观众席摆放,从灯光到音响,都经过专业调试。这么说吧,就像你去连锁餐厅吃饭,虽然每家店位置不同,但品质都有保障。
我在现场碰到个老熟人张经理,他正忙着协调各个参赛队伍。趁着休息间隙,他跟我说:“这套优选机制确实省心不少。以前找场地得跑断腿,现在好了,直接从这个名单里选,质量和配套都有保证。”说完又急匆匆地去处理事情了,留下我在那儿琢磨他这话。
想想也是,现在办活动的单位都图个省心。特别是像海选这种大型活动,参与的既有专业团队,也有业余爱好者,对场地的要求就更高了。既要专业,又要亲民,这个度其实挺难把握的。
现场有个细节让我印象特别深——等候区的安排。以往的类似活动,候场的选手们往往挤作一团,要么晒着太阳,要么淋着雨。这次完全不同,专门的等候区里摆着椅子,还有饮水机和小风扇,考虑得相当周到。这种细节处的用心,反而最打动人心。
转了一圈,我发现这个启东优选场地甄选的名单里,每个场地都有自己的特色。有的适合大型演出,有的适合小型比赛,分类做得很细致。这就好比吃饭选餐馆,人多去大饭店,人少就去私房菜,各取所需。
说起来,这种标准化管理的好处还真不少。最起码,以后再办活动就不用每次都从头考察场地了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,可以更多地投入到活动内容本身。这对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活动品质,确实是个很好的推动。
不知不觉就在场子里待了整个下午。看着参赛者们认真地准备,工作人员忙碌地协调,忽然觉得这种规范化的管理模式,给这座城市带来的不仅是便利,更是一种品质的提升。也许再过段时间,提到文化活动,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些经过精心挑选的场地。
离开的时候夕阳正好,场子里依然人声鼎沸。回头望望那片热闹,心里琢磨着,下次要是我们单位办活动,说不定也可以考虑从这里挑选合适的场地。毕竟经过专业筛选的地方,用起来确实放心不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