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勒泰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学生饮茶文化融入课堂
阿勒泰学生品茶喝茶上课
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刚照进教室,几个学生正往保温杯里添热水,淡淡的茶香随着蒸腾的热气在空气中散开。这不是什么教师休息室,而是阿勒泰某中学的日常场景。说来有趣,这些孩子们的习惯,最初是班主任李老师无意间促成的。
去年冬天特别冷,李老师看到早读课上有学生冻得直搓手,就把自己泡的红枣茶分给大家暖身子。没想到这个小小的举动,像种子一样在班级里发了芽。有学生从家里带来爷爷晒的野玫瑰茶,隔壁班的孩子开始研究哪种奶茶更提神,慢慢地,阿勒泰学生品茶喝茶上课成了自然而然的习惯。
数学课上,小军举起泡着枸杞的保温杯:“老师,这和函数好像啊——茶叶是自变量,水温时间就像对应法则,泡出来的茶汤就是函数值!”这番俏皮话把大家都逗乐了。老师们发现,适量饮茶确实能让孩子们在漫长的课堂里保持清醒,那种微苦回甘的滋味,反倒让他们更专注了。
这事儿传开后,学校干脆顺势而为。生物老师带着学生比较不同茶叶的细胞结构,语文课上分析《红楼梦》里的茶文化,连地理课都讲起了茶叶的种植分布。学生饮茶文化融入课堂的过程,就像茶叶在热水中慢慢舒展,悄无声息却真切实在。
最让人感动的是,这些孩子开始关注家乡的特产。阿勒泰本地虽然不产茶,但他们学会了用沙棘叶、薄荷叶制作代用茶。娜迪拉同学在实践课上分享她奶奶的秘方:“草原上的薄荷加上一点点蜂蜜,喝起来特别清爽。”她边说边给同学们斟茶,那专注的神情,像是在完成某种庄严的仪式。
当然也有小插曲。有次语文考试前,班长图尔森一口气喝了叁杯浓茶,结果手抖得连字都写歪了。这事成了班级经典笑话,也让大家明白凡事都要适度。现在同学们会互相提醒:“别喝太多,晚上睡不着明天上课该困了。”
课间十分钟成了小小的茶话会。同学们围在一起比较各自带的茶叶,从南方的铁观音到本地的药茶,茶杯里飘着的不只是香气,还有分享的快乐。这种看似普通的日常,却在悄悄改变着班级的氛围——争吵变少了,互相理解变多了。
窗外,阿勒泰的群山静静伫立,教室里的茶香与书香交融。孩子们在品味茶汤的同时,也在品味着成长的滋味。或许很多年后,当他们回想起学生时代,最先浮现的画面就是那个冒着热气的保温杯,还有同桌递过来那杯刚好能入口的温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