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皋品茶上课群,如皋茶艺学习交流圈
最近发现不少朋友在问如皋哪里能学茶道,说起这个,我倒是知道个挺不错的圈子——如皋品茶上课群。这不只是个微信群,更像是个藏在手机里的茶香小院。
记得第一次参加线下活动是在老城区的一家茶馆,木桌椅透着光阴的痕迹。当时有位戴眼镜的阿姨正在教大家温杯烫盏,她说了句话让我记到现在:“茶啊,急不得。你对着它皱眉头,它回敬你的也是涩的。”那天我们尝了叁种龙井,才明白原来同一把茶叶,水温差五度就是两个天地。
在茶香里遇见有趣的灵魂
你说现在大家捧着手机都能自学,为什么还要凑在一块儿喝茶?这话我也问过群主李老师。他握着紫砂壶笑了笑:“看视频能学会注水手势,可学不会如何待人接物啊。”确实,在这里遇到退休教师王姨,她总带着自家晒的桂花入茶;还有开面馆的小张,居然能用捞面的手势完美控制水流。
上个月的新茶品鉴会特别有意思。大家围坐着比较不同山场的碧螺春,刚开始都正经八百地用专业术语,后来不知谁说了句“这个有炒豆香”,气氛立马活络起来。对嘛,喝茶本来就不是考试,何必硬背那些拗口的词儿?
其实如皋茶艺学习交流圈最打动我的,是那种不紧不慢的默契。新来的朋友总担心不懂规矩,可每次提问都会收到好几条语音回复。有次我顺口问冷泡茶怎么做好喝,第二天竟然收到叁位茶友拍的视频——从选玻璃罐到加薄荷叶,手把手教得那叫一个细致。
现在每周二的线上茶课成了我的固定期待。虽然隔着屏幕,但看着茶汤在各自的杯里荡漾,恍惚间好像能闻到彼此那边的茶香。昨天群相册更新了初夏茶会照片,紫藤花架下铺着蓝印花布,每只茶盅旁都搁着新摘的栀子。这种把日子过成诗的样子,大概就是如皋人骨子里的从容吧。
前几天看见新入群的大学生小王在问:“姐姐,我该买哪本茶道书入门?”我回她:“先来喝杯茶吧,书上的道理都在这一盏里。”就像李老师常说的,茶艺不是摆在博古架上的摆设,而是能让生活慢下来的呼吸。如果你也在如皋,不妨来找我们坐坐,壶里永远温着欢迎新朋友的那盏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