介休私人外卖工作室,介休专属外卖定制工坊
那天晚上加班到九点半,办公室只剩我一人。肚子饿得咕咕叫,翻遍外卖平台都是那几家连锁店,突然特别想念初中校门口那家小馆子的酸菜肉丝面。可人家早就不做外卖了,这个点儿也打烊了。正郁闷时,同事发来条消息:"试试介休私人外卖工作室吧,他家老板能按你想法做菜"。将信将疑地搜到他们的点餐微信,没想到故事就这么开始了。
加上微信后,弹出来的不是冷冰冰的自动回复。对方直接发了段语音:"我是小张,我们工作室就开在顺城街上。您今天想吃什么?有没有特别想吃的或者忌口的?"这感觉挺新鲜的,不像点外卖,倒像在跟认识的厨子聊天。我试着问能不能做酸菜肉丝面,还描述了记忆里那个味道——酸菜要切得细,肉丝得带点肥,汤头要浓。
丑2>那份意外的酸菜面
四十分钟后,门铃响了。打开餐盒的瞬间我就惊住了——这碗面简直是从我记忆里端出来的!酸菜切得细细的,汤面上飘着金色的油花,尝一口,就是十多年前那个味道。更让人意外的是,餐盒边上还贴了张便签:"听您描述得那么详细,猜您可能好这口,特意多加了点酸菜。面条分开装了,怕路上泡软。"
从那以后,我成了介休私人外卖工作室的常客。有次感冒没胃口,随口说了句想吃点清淡的,他们居然熬了锅青菜粥,配了两个清爽小菜,硬是没收一分钱配送费。这种人情味儿,在标准化外卖大行其道的今天,真是越来越难得了。
慢慢地,我跟工作室的小张熟络起来。原来他们之前在大饭店当厨师,后来发现很多人都有"不知道吃什么"的烦恼,干脆自己开了这家介休专属外卖定制工坊。他们的厨房我视频看过,干净透亮,所有调料都摆得整整齐齐。小张说:"现在大家点外卖都像开盲盒,我们偏不,就要让客人知道吃的每道菜是谁做的、怎么做的。"
上周朋友来家里聚会,我想偷个懒不做饭,就试着联系了介休私人外卖工作室。他们根据我们五个人的口味,设计了一整套菜单——不吃辣的上了清蒸鱼,爱吃肉的准备了红烧小排,连朋友家挑食的小朋友都有专属的卡通饭团。那顿饭大家吃得特别满意,朋友直问是哪家米其林餐厅的外卖。
现在啊,我每周至少要点两叁次他家的菜。有时候就是普通的西红柿炒蛋,但他们用的鸡蛋确实更香;有时候想换换口味,就让他们"看着办"。这种点餐方式挺有意思的,像在餐馆里跟厨师说"您安排吧",每次都有小惊喜。
前两天路过他们工作室,顺便进去坐了坐。小张正在准备晚上的订单,砧板切得咚咚响,灶台上炖着叁四锅不同的汤。他擦擦汗笑着说:"累是累点,但每天都能按客人的心思做菜,挺有成就感的。"墙上挂着个小本子,密密麻麻记着老客人的口味偏好——李姐不吃香菜,王叔喜欢重盐,赵医生痛风要少放嘌呤...
走出工作室时我在想,也许这就是吃饭本该有的样子。不是机械地刷手机、点单、等外卖,而是有人愿意花心思了解你想吃什么,记得住你的喜好。在这个什么都讲究效率的时代,介休私人外卖工作室反而慢了下来,用最传统的方式,做着最有温度的外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