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港现在怎么在大学门口约,大学附近见面方式
贵港现在怎么在大学门口约
前几天和个老同学聊天,他忽然问我,说现在在贵港,大学生们都是怎么约在校门口见面的?我愣了一下,这问题听起来简单,细想一下还挺有意思的。毕竟时代不一样了嘛,咱们那会儿可能就是发个短信或者直接到点去等,现在肯定有新花样了。
要说现在在大学门口约人,第一个离不开的肯定是手机。微信一发,位置一共享,简直太方便了。我观察过,在贵港的几所大学门口,经常能看到一些年轻人,一边低头看手机,时不时抬头张望。那模样,一看就是在等人。有时候还能听到他们发语音:“你到哪儿啦?我在正门这个石狮子旁边。”
这“石狮子旁边”、“校名石刻下面”、“左边那家奶茶店门口”,就成了最经典的地标。这些地方目标明显,不容易走错。不过你也得说清楚是哪个门,贵港有些大学校区不小,东南西北门离得远,万一搞错了,那可就南辕北辙,等半天也见不着人。
除了说清楚地点,时间也得把握好。你说“马上到”,这个“马上”是五分钟还是十五分钟?对方心里完全没底。所以现在比较靠谱的说法是,“我还有两个红绿灯”或者“我骑小电驴大概五分钟”。这种具体点的说法,能让对方心里有个数,不至于等得焦躁。
我还发现一个现象,就是大学附近的奶茶店、小吃店,简直成了约见面的天然集合点。约在校门口,如果到早了或者对方迟了点,进去买杯喝的,坐着等,吹着空调,比在外面干站着舒服多了。这大概也算是一种进化吧,约在校门口,但实际缓冲地带已经延伸到了旁边的商铺。
那除了这些常规操作,大学附近见面方式还有没有别的可能呢?比如说,有些同学社团活动,会约着一起出去。他们就不一定死守校门口了,可能会直接约在某个公交站台或者共享单车的集中停放点。集合完毕,直接出发,效率更高。
天气因素也得考虑进去。贵港有时候太阳挺晒的,或者突然来个阵雨。碰上这种天气,约见面的时候就会自动把地点微调一下,变成“我在门卫室屋檐下等你”或者“我在校门口那棵大树底下”。这些小细节,都挺有人情味的。
感觉现在大家时间都挺宝贵的,所以“准时”成了特别重要的默契。约好了时间,尽量别迟到。如果真的有事耽搁了,提前发个消息说一声,这是最基本的礼貌。将心比心,谁也不想在太阳底下傻等,对不对?
其实啊,不管方式怎么变,约在校门口见面这个行为本身,就带着点学生时代特有的单纯和期待。那种等着朋友一起去上课、去吃饭、或者 просто 碰个头聊几句的感觉,走出校门以后,就很难再找到了。
所以你看,一个小小的见面,里面也有不少门道。关键在于沟通清楚,互相体谅。无论是用手机定位,还是靠老办法认地标,能顺利见到想见的人,就是最好的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