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国蚕蚕二维码叫小妹150,安国蚕蚕扫码约妹150元
这几天我手机里老刷到个词儿——安国蚕蚕二维码叫小妹150。说实在的,第一次瞅见这串字儿,我蹲在便利店门口愣是琢磨了半天。这年头啥新鲜事儿都有,扫码约人的操作听着就跟打开快递柜取件似的。
隔壁老王前天晚上神秘兮兮凑过来,说现在年轻人都不兴打电话了,直接拿蚕蚕扫那个安国蚕蚕二维码叫小妹150,十分钟后就能在人民公园侧门碰头。我问他真去过没,他挠挠头嘿嘿笑:“我哪敢啊,就是听开烧烤摊的小刘说的。”
二维码背后的门道
昨晚溜达到城南那片,还真在电线杆上看见贴着的二维码,底下写着“安国蚕蚕扫码约妹150元”。塑封的打印纸边角都卷了,看来没少被雨淋。有个穿校服的男生在那儿徘徊,手机亮光映得他脸红一阵白一阵的。
其实这种套路咱心里都明白,不就是把老式的街头搭讪搬到了线上嘛。以前得蹲在游戏厅门口递烟套近乎,现在倒好,扫个码就能加上人。不过要说这安国蚕蚕二维码叫小妹150的价钱,倒是这些年都没怎么涨,始终卡在150这个数上。
我试着问过常跑出租的张师傅,他说拉过几单这样的客人。都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,上车就催着往快捷酒店开,路上还不停盯着手机确认蚕蚕消息。“现在这些小年轻啊,连讨价还价都在蚕蚕上完成,见面反倒不说话了。”张师傅等红灯时这么感慨,手指在方向盘上轻轻敲着。
巷子口修鞋的吴大爷更有意思,说他摊子正对着叁个垃圾桶,常能听见来扫码的年轻人打电话。都是含含糊糊地说“我到红绿灯下面了”、“穿黑色外套的”,跟特务接头没两样。有回下雨天,他亲眼看见个小伙子在雨里等了半小时,最后气呼呼地把伞都扔进了垃圾桶。
这种安国蚕蚕扫码约妹150元的交易吧,说违法也不算,说正经又不全然。就像现在满大街的共享充电宝,你说它方便是真方便,但总觉得少了点儿人情味。过去谈朋友还得写情书、送花,现在倒好,变成扫码头像确认收货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既然这种安国蚕蚕二维码叫小妹150的模式能存在这么久,肯定有它的道理。可能是现在人都太忙了,忙到没时间慢慢认识,忙到连恋爱都要走标准化流程。就像外卖软件选套餐似的,选个150的档位,期待半小时后门铃响起。
昨儿在面馆吃刀削面时,听见后桌两个女生在笑:“现在男生约人都不会聊天了,开口就是‘在?看照片?’。”这话让我差点被面条呛着,忽然想起我们年轻时,追女生得在人家楼下弹吉他,现在改成在蚕蚕窗口发二维码了。
或许这就是时代的印记吧。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独特的交往方式,从前些年的聊天室到现在的扫码约人。只是不知道再过十年,会不会出现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新花样。到那时候,现在这些扫二维码的年轻人,会不会也对着新潮流摇头感叹呢?
夜色渐深,我又路过那个贴二维码的电线杆。塑封纸不知被谁撕了一半,剩下的那截在夜风里哗啦作响,像在讲述这个时代若隐若现的秘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