阜阳150的爱情在哪条街,阜阳150的爱情在哪条路上
最近总听人念叨“阜阳150的爱情在哪条街”,这话听着像首歌似的,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浪漫。我坐在老城墙根儿的石凳上琢磨,这“150”到底指什么呢?是门牌号,是距离,还是某个约定俗成的暗号?
巷口修鞋的张师傅手上的活计没停,头也不抬地接话:“你也在找那条街啊?前阵子有个小伙子也来问,说是听了首歌来的。”他指了指东边,“往鼓楼方向走,过了第二个红绿灯右转,有条青石板路,年轻人都爱往那儿钻。”
那条藏着故事的街
顺着张师傅指的路,我果然找到了那条街。老槐树的影子斜斜地铺在斑驳的墙面上,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举着手机在拍什么。凑近了才看清,墙上有块褪色的蓝色门牌,数字恰好是150号。旁边用粉笔写着几行小字,像是谁随手记下的心事。
开奶茶店的小姑娘边擦杯子边说:“总有人来找‘阜阳150的爱情在哪条街’,其实啊,这条街本来叫民主西路,后来年轻人给起了外号。”她指着对面紧闭的木门,“以前这儿是家唱片店,老板是个文艺青年,总放些老歌。据说有对情侣在这儿相识,后来女孩去了外地,男孩就在墙上写了那行字。”
这时候来了对老夫妻,大爷推着轮椅,奶奶怀里抱着布兜。他们在150号门前停了很久,奶奶伸手摸了摸门框上快要剥落的春联。大爷转头对我们笑笑:“四十年前,我在这条街上第一次牵了她的手。”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,人们寻找的从来不是某个具体的地点,而是藏在时光里的那份感动。
再往前走,遇见个骑单车的邮递员。他停下车擦汗:“你也为那个传说来的?要我说啊,‘阜阳150的爱情在哪条路上’这事儿,得看你怎么理解。”他指着前方分岔的两条路,“左边通往新建的商业街,右边是老巷子。但爱情这条路嘛,有时候明明看着是两条不同的方向,走着走着又汇到一处了。”
天色渐晚,沿街的灯笼次第亮起。那对老夫妻还坐在长椅上,奶奶正从布兜里掏出保温杯。奶茶店的小姑娘开始播放轻柔的音乐,邮递员的单车铃声叮叮当当远去了。我站在十字路口,看着暮色中川流不息的人群,忽然觉得这条街像极了生活的缩影。
或许明天还会有新的年轻人找来,举着手机寻找“阜阳150的爱情在哪条街”。他们会在斑驳的墙面前驻足,在奶茶店门口聊天,在分岔路口犹豫。而这条普通的街道,就这样默默收藏着来来往往的故事,让每个寻找答案的人,最终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段回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