蚌埠同城约初中生500元,蚌埠同城约学生500元
最近在本地一些网络角落里,总能看到类似这样的信息,说实在的,第一次瞥见心里就咯噔一下。这感觉,就像走路时不小心踩到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,只想赶紧抬脚走开。
你说现在这些人都咋想的?怎么就敢明目张胆地发这种东西呢?那个“蚌埠同城约学生500元”的帖子,我盯着屏幕愣了好几分钟,脑子里乱糟糟的。这不明摆着是在打擦边球吗,而且这球打得也太危险了。
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
五百块钱,对一个初中生来说可能是个大数目。买几件新衣服,换个手机,或者跟同学出去潇洒几回,听起来挺诱人的。但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啊,用脚指头想想都知道,后面跟着的是什么样的人和事。
我有个朋友在中学当老师,他说现在有些孩子确实让人操心。家里管得松,网上啥都能看到,一不小心就走歪了。有的孩子刚开始觉得就是见个面、吃个饭,拿点零花钱,多轻松啊。可这种事一旦开了头,就像掉进了沼泽地,越挣扎陷得越深。
想想看,那些愿意出钱约初中生的人,能安什么好心?他们就是瞅准了孩子们单纯、容易上当这点。今天给你五百,明天可能就要你付出远远超出这五百块价值的代价。
这不是危言耸听,现实中血的教训还少吗?多少年轻人因为一时糊涂,走上了回不了头的路。等到后悔那天,一切都晚了。
网络的阴影面
现在网络太发达了,啥人都有,啥信息都能传播。那个“蚌埠同城约初中生500元”的信息,说不定就在某个聊天群、贴吧或者小众础笔笔里流转着。家长们还蒙在鼓里,以为自家孩子就在房间里安心写作业呢。
我邻居家小孩就是这样,平时看着挺乖的,谁知道私下里用手机都干些啥。后来要不是班主任发现她突然多了不少名牌文具,仔细一问才露馅,家长到现在还被蒙在鼓里。
说实话,这种事防不胜防。你不可能一天24小时盯着孩子,关键是得让他们自己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。知道什么能做,什么打死也不能碰。
那些发“蚌埠同城约学生500元”的人,简直就是社会的毒瘤。他们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和虚荣心,一步步引他们上钩。等到孩子意识到不对劲,往往已经把柄在人家手里,想脱身都难了。
所以啊,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,都得多个心眼。平时多跟孩子沟通,了解他们心里想啥,网上干啥。这不是监视,是保护。毕竟这个世界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安全,阴暗的角落太多了。
孩子们正处于成长的十字路口,一步走错可能就会改变整个人生轨迹。那区区五百块,哪里值得用青春和未来去交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