莱州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邻近火车站的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1:44:13 来源:原创内容

每次走出莱州火车站,目光总会被对面那条小巷子吸引过去。说不上为什么,就是觉得那儿藏着些什么。今天下了火车时间还早,我决定过去转转。

巷子不宽,刚好能容两辆叁轮车错身而过。墙角的青苔绿得发亮,一看就是有些年头了。午后阳光斜斜地照进来,把整条巷子切成明暗两半。我走在阴凉的那边,能闻到老房子特有的潮湿味道。

没走几步就听见叮叮当当的声音。是个修鞋的老爷子,正低头给一双皮鞋钉掌。他摊子摆在自家门口,工具摆得整整齐齐。“老师傅,生意不错啊。”我搭了句话。他抬起头,扶了扶老花镜:“还行,老街坊都爱来找我。”说完又低下头忙活去了。

再往里走,炊烟味渐渐浓起来。原来是家面馆开火了,老板娘正在门口择菜。她看我张望,笑着问:“吃饭吗?今天有刚熬的骨头汤。”我这才觉得肚子饿了,便进了店。店面不大,六张桌子擦得锃亮。墙上的菜单是用粉笔写的,价格实在。

等面的工夫,我和老板娘聊了起来。她说在这条邻近火车站的小巷住了叁十年,见证了巷子的变化。“以前更热闹哩,”她一边下面一边说,“现在年轻人都在新城买房,留下的多是老人。”话虽这么说,她手上动作依然利落,撒葱花、浇高汤,一碗热气腾腾的拉面就端到了我面前。

汤头确实鲜美,面条筋道。吃着面,我注意到墙上挂着的旧照片。都是这条巷子不同年代的样子——有挑担子卖豆腐的,有孩子们在巷口踢毽子,还有过年时家家户户贴春联的场景。老板娘见我看得入神,凑过来说:“这都是我公公拍的,他以前在照相馆工作。”

吃完继续往深处走,巷子渐渐安静下来。这里离火车站只有几步之遥,却像是另一个世界。有户人家院墙探出石榴树枝,上面结满了果子,红彤彤的特别好看。院门虚掩着,能看见里头的葡萄架,下面还摆着石桌石凳。

走到巷尾,发现这里居然还有家书店。门面很不起眼,要不是门口挂着个小木牌,差点就错过了。推门进去,铃铛叮铃一响。书店很小,书架顶到了天花板,满满当当全是书。店主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,正坐在柜台后面看书,见我进来,只是点点头,又继续看他的书了。

我在书架间慢慢转着,发现这里有不少旧书,有的还是七八十年代的版本。随手抽出一本,书页已经泛黄,但保存得很好。翻开扉页,上面还有前主人的签名和购书日期——1985年3月。算来比我的年纪都大。

“这本书不错,”不知什么时候店主站到了我身后,“写咱们这儿风土人情的。”我这才注意到他刚才看的是本地县志。我们聊了起来,他说之所以把书店开在这里,就是喜欢这条巷子的安静。“新城区太吵了,”他推了推眼镜,“这里虽然客人少,但来的都是真喜欢书的。”

夕阳西下时,我原路返回。修鞋摊已经收了,面馆里亮起温暖的灯光。路过那个有石榴树的院子,听见里面传来电视声和孩子的笑声。站在巷口回望,整条巷子笼罩在金色的余晖里。

火车站依然人来人往,旅客们匆匆赶路,很少有人会留意对面这条普通的小巷。但我知道,这里藏着最真实的生活——有坚守的老手艺,有温暖的人情味,有安静坚守的梦想。这些看似平常的点点滴滴,编织成了这条巷子独特的气息。

明天我还要从这里坐火车离开,但这条莱州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已经留在了我的记忆里。下次回来,我一定还要再来转转,尝尝那家的拉面,去书店坐坐,看看石榴是不是又红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