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清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近似的低价情感故事
阿明在乐清工业区附近的出租屋里刷着手机,屏幕的光映着他有些疲惫的脸。窗外是熟悉的城中村景象,密密麻麻的窗格里亮着相似的灯光。一条本地论坛的帖子引起了他的注意,标题写着“乐清附近200块钱的爱情”,下面跟了几十条回复,有嘲笑的,有好奇的,也有分享自己类似见闻的。
他心里咯噔一下。200块钱,在这里能做什么呢?不过是一顿稍好点的饭,或者几包烟钱。他想起自己刚下班时,在街角看到的那对年轻男女。女孩背着个看起来用了很久的包,男孩正从口袋里掏出些零钱,数了数,递给她。两人没多说话,只是互相笑了笑,女孩就转身走进了旁边那家小超市。这场景,算不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“低价情感故事”呢?
城中村里的微光
我们这地方,外来打工的人多,大家都想着挣钱、存钱,日子过得精打细算。感情在这里,有时候也变得很实际。老张是厂里的老师傅,他老婆在隔壁镇的作坊干活,两人一个月见一次面。见面那天,老张会特意去菜市场买条活鱼,再切点卤味,成本也就百来块。他说:“这200块钱花得值,看她吃得香,比什么都强。” 这种感情,没有惊天动地,却像老张碗里的米饭,实在,顶饱。
小卖部的王姐也见过不少事。她说常有个小伙子来买两种不同牌子的女性用品,一开始她没在意,后来才明白,小伙子交往着两个姑娘,用不同的洗发水味道区分开,怕自己记混了。这种精打细算的“感情投资”,听起来像个笑话,却又透着点无奈。在这片区域,类似的“乐清附近200块钱的爱情”版本,几乎每天都在悄无声息地上演。
阿明合上手机,走到窗边点了根烟。他想起了自己的前女友。那时候两人都穷,周末最大的享受就是去镇上的小电影院看一场特价电影,票钱加起来不到八十。剩下的钱,刚好够买两瓶饮料和一包爆米花。电影散场后,他们沿着河堤慢慢走回去,路灯把影子拉得很长。那些夜晚,成本很低,但心里的满足感却是满的。这大概就是他心中,那个“近似的低价情感故事”最好的模样了。
当然,不是所有低价的情感都意味着真挚。他也听过一些传闻,对于某些快餐式的恋爱,双方都心照不宣,只是暂时排解孤独,像完成一笔交易。但阿明觉得,不能一概而论。在这片工业区,大多数人的情感是朴实甚至笨拙的,它可能始于一次车间里的顺手帮忙,或者食堂里多打了一份肉的关照。它的价值,本就不该用金钱去简单衡量。
夜深了,阿明准备关灯睡觉。他想,明天该给家里打个电话了。电话费不贵,但话筒那边母亲的唠叨,却是无价的。在这座城市边缘,无数像他一样的人,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经营着各自版本的情感故事。这些故事或许廉价,或许短暂,但对他们而言,那就是生活里为数不多的,真实而温暖的光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