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安私人工作室快餐,福安私房快餐工作坊
那天下班路过老街,突然闻到一股熟悉的炸酱香味,抬头一看,竟是家新开的福安私人工作室快餐。红砖外墙挂着木招牌,透过玻璃能看见厨房里忙碌的身影。
推门进去时,老板娘正端着刚出锅的糖醋排骨往外走。她笑着指墙上手写的菜单:"今天试营业,招牌卤肉饭买一送一。"
记忆里的家常味道
说来也怪,现在外卖软件上餐馆那么多,却总找不到合心意的味道。要么太油腻,要么调料味太重。但这家的红烧肉入口即化,居然和我奶奶做的有七八分相像。厨师老陈从后厨出来擦汗,他说开了二十年饭店,最后还是决定做私房菜。"大饭店的菜都是标准流程,我们这儿每道菜的火候都看心情。"
角落里有对年轻情侣在吃葱油拌面,女生把空碗推给男朋友看:"这面也太香了,比商场里那家网红店好吃多了。"男生凑近小声说:"我同事推荐的,说这家福安私房快餐工作坊每周菜单都不一样。"
厨房传来剁肉的声音,咚咚咚的很有节奏。开放式厨房能看见老陈在切姜丝,刀工利落得很。他扭头朝外喊:"今天的酸菜鱼片好了啊,谁点的?"有个穿西装的大叔立即举手,像小学生等发作业本似的。
藏在巷子里的温暖
第二次去是雨天,推门带进一身水汽。店里就叁张桌子,却格外暖和。老板娘记得我,直接问:"今天有新鲜的冬笋,要不要试试小炒肉?"
等菜时注意到墙上贴满便利贴。有张写着"考研成功",另一张画着笑脸。老板娘说这些都是熟客留下的,她打算攒满整面墙。玻璃柜里摆着自制辣酱,标签上手写着"微辣"和"重辣",旁边小字注明"每天限量十瓶"。
穿西装的大叔今天也在,面前摆着青椒肉丝和米饭。他说公司就在隔壁街,但中午就爱来这儿吃饭。"在写字楼餐厅吃饭像完成任务,在这儿才能慢慢吃出饭菜香。"
厨房飘出蒸鱼的香气,老陈正往鱼身上撒葱丝。他突然探出头问:"今天豆瓣酱放多了点,大家吃着咸不咸?"靠窗的阿姨笑着回话:"正好,下饭!"这场景倒像在朋友家做客,厨师还会出来打听咸淡。
雨滴敲着遮阳棚,店里碗筷碰撞声和聊天声混在一起。那份热乎劲儿,让人想起小时候蹲在灶台边等开饭的傍晚。
结账时发现他们开始用记账本了。老板娘解释熟客可以记账月末结算,说着指指本子上的名字:"都是老街坊,互相都信得过。"
走出店门时雨停了,路灯把水洼照得发亮。回头看见暖黄灯光里,福安私房快餐工作坊的招牌若隐若现。这条老街白天冷冷清清,晚上却因这样的小店生出几分烟火气。或许这就是私房菜的魅力,吃的不仅是味道,还有那份人情味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