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丘大学城喝茶资源群,安丘大学城附近品茶交流圈
最近在安丘大学城附近,总能听到同学们聊起喝茶的事儿。说实在的,我第一次听说安丘大学城喝茶资源群这个群组时,心里还嘀咕:现在年轻人不都捧着奶茶自拍吗,怎么突然讲究起喝茶了?
上周路过学生街,正好碰上社团招新。你猜怎么着?茶艺社的摊位前围了满满两圈人,比隔壁电竞社还热闹。有个戴眼镜的学弟一边烫着茶具一边说,在这儿能找到同好一起买茶叶,比网上盲买靠谱多了。这话让我想起前两天加入的安丘大学城附近品茶交流圈,群里每天都有五六条消息在讨论哪家茶庄的新茶到了,或者周末约在哪家茶馆碰头。
从奶茶到茶壶的转变
说真的,现在学生党开始摆弄盖碗茶杯,这事儿挺新鲜的。我记得大叁的学妹小陈说过,她最初就是跟着安丘大学城喝茶资源群里的攻略,花几十块买了套简易茶具。现在倒好,每个月省下两杯奶茶钱,就能换来半个多月的茶叶量,算下来还挺划算。
学校后门那家「知味茶舍」的老板跟我熟了,有回边给我续水边聊:这两年学生客源翻了两番不止。很多孩子刚开始连白茶红茶都分不清,现在都能品出不同山场的岩韵了。他柜台里最受欢迎的是那种小包装的试喝装,正适合学生群体——既不用花大钱,又能尝到各种口味。
其实细想想,这种变化挺有意思的。以前总觉得喝茶是长辈们的事,现在发现用盖碗泡茶时那种慢节奏,正好能缓解赶论文的焦虑。我们宿舍楼里就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傍晚时分,叁四个人凑在阳台的小桌旁,轮流冲着茶,聊着天,茶香混着晚风飘进来,比刷手机减压多了。
上周参加安丘大学城附近品茶交流圈的线下活动时,遇到个生物系的同学。他说做实验失败时,就靠回宿舍那盏茶调整心态。这话让我想起自己——上次统计学考砸那天,要不是对着茶海上缓缓升腾的热气发了会儿呆,可能真要心态爆炸了。
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奔着修身养性来的。群里有个经济系的姑娘就算过账:同样叁十块钱,在网红奶茶店只能买杯糖水,在茶社却能坐上整个下午,还能无限续水——这对需要小组讨论又嫌咖啡馆太吵的学生来说,简直是宝藏去处。
最近天气转凉,发现群里约茶的消息更频繁了。昨天还有人分享了个保温杯闷泡老白茶的方子,说特别适合带去图书馆。我试了试,确实比喝咖啡舒服,至少不会心慌手抖。就是得小心别在翻书时把茶汤洒在论文草稿上——别问我怎么知道的。
现在每次经过教学区,都能闻到不同窗口飘出来的茶香。有时候是茉莉花茶的鲜灵,有时候是熟普洱的醇厚,倒成了校园里挺别致的风景。听说下个月安丘大学城喝茶资源群要办茶叶置换活动,我准备把喝不完的滇红带去换点别的尝尝。这种以茶会友的方式,比起在社交媒体上点赞,多了些实实在在的温度。
或许这就是青春吧——既能捧着奶茶在音乐节蹦跳,也能静坐在茶席前学会等待。当烫杯的热气模糊了镜片,当茶汤的甘醇在舌尖化开,那些对于学业、对于未来的焦虑,好像也跟着茶海里转着圈儿的茶叶,慢慢沉淀下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