霍州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车站后街的小胡同
车站后街的烟火气
那天下午从霍州火车站出来,我鬼使神差地绕到了车站背面。说真的,要不是接朋友的车还没到,我大概永远都不会发现这条藏在繁华背后的巷子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两旁的梧桐树把天空剪成细碎的蓝花布,刚下火车的人拖着行李箱哐当哐当地走过,而住在巷子里的老人正端着搪瓷缸坐在门墩上喝茶。
你说奇怪不奇怪,就在火车站广播声能传到的地方,这里的时光却像慢了半拍。修自行车的大叔不紧不慢地补着车胎,五金店门口的铁锅炖着什么东西咕嘟冒泡,晾在竹竿上的花衬衫还滴着水珠。有个大妈拎着菜篮子从我跟前经过,篮子里的小葱水灵灵的,她笑着和杂货店老板打招呼:“今儿这豆腐嫩得很,赶晚给孙子炖上。”
我顺着巷子往深处走,发现这儿简直就是个小世界。卖油茶的老灶台积了厚厚的油垢,却飘着勾人的香气;理发店里还挂着上世纪的海报,老师傅拿着推子嗡嗡地给客人理着最传统的发型。墙角蹲着几只肥嘟嘟的流浪猫,见到生人也不躲,反而眯起眼睛打量你,那神态倒像是这条巷子的主人。
在巷子转弯的地方,我遇到个摇着蒲扇的老爷子。他听说我在找车站后街的小胡同,咧嘴笑了:“你说的就是这儿呀!我在这住了六十年,从前这儿可热闹了。”他指着巷尾那座红砖房,“那儿早先是供销社,现在改成快递站了。时代变啦,可巷子还是那个巷子。”
天色渐晚,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。那些从窗户透出的灯光黄暖暖的,把晾着的衣服、窗台的花草都罩了层柔光。我能听见某户人家炒菜的滋啦声,还有小孩练琴的断断续续的音符。这种真切的生活气息,和百米外火车站匆匆忙忙的人流形成了奇妙的对比。
朋友打电话说来接我,我这才往回走。经过巷口时,修车大叔正在收摊,他朝我点点头,像是早就认得我这个陌生人。我突然觉得,这条霍州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啊,它不光是条通道,更像是个温暖的容器,装着一代代人的日常,装着不会被火车带走的安稳时光。虽然我只是个过客,但那份踏实的感觉,却跟着我走了很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