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东100米内学生约,海东百米学生相约

发布时间:2025-11-07 02:09:37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路过海东新区时,发现了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——每当放学时分,总能看到叁叁两两的学生往同一个方向走。顺着人流望去,原来在离学校不到百米的小广场上,早就聚满了穿校服的年轻人。

你说现在孩子不是都爱捧着手机吗?怎么还愿意大老远跑出来见面?我带着好奇问了坐在花坛边聊天的几个男生。其中一个挠着头笑:“在群里发十句不如见面聊五分钟。这儿拐个弯就到,比约篮球场还方便。”

百米距离的温度

有个扎马尾的女生正给同学看手机里的照片,笑声飘得老远。她转头对我说:“上周数学作业就是在这儿搞懂的,班长直接在地上画图讲解,比视频通话清楚多了。”她指了指脚下的地砖,“你看,这儿还留着粉笔印呢。”我低头看去,几道模糊的白色痕迹交错着,像是某个几何题的证明过程。

确实啊,隔着屏幕发再多表情包,也比不上现场比划那么一下。有个戴眼镜的男生插话:“我妈原来说我总往外跑,后来发现我每次回家作业都写完了,现在反倒催我‘去广场透透气’。”他说着自己也乐了,旁边同学都跟着笑起来。

意外形成的约定

这片小广场能成为聚会点纯属偶然。最开始就是几个顺路的同学等着一起回家,后来人越来越多,现在倒成了不成文的约定。穿红色卫衣的男孩告诉我:“我们现在都说‘老地方见’,指的就是这儿。上周五还有初叁的学长在这儿帮大家复习物理,特别热闹。”

不远处,几个男生正围着一辆自行车讨论着什么。走近才听清是在商量周末去哪骑行。有个高个子拍拍车座:“就周日早上吧,还在这儿集合,骑到滨江公园再回来。”其他人纷纷点头,这个临时的计划就这么定下来了。

天色渐暗,广场上的人反而多了起来。可能是写完作业的都出来了,也可能是家长知道孩子在这儿比较放心。有个女生正给同学看她养的多肉植物,小小一盆在众人手中传递;另一边的石桌旁,几个人头凑在一起,应该是在讨论某道难题。

我忽然想起小时候,我们也是这么在巷口集合,然后跑去小卖部买冰棍。虽然现在孩子玩的东西不一样了,但那种想要聚在一起的念头从来没变过。而且说起来,这个“海东100米内学生约”的地方,比我们当年的活动范围近多了——从校门走到这儿,真的就一首歌的时间。

准备离开时,听见两个男生约明天早上见面。“还是老时间老地方?” “当然,海东百米学生相约嘛!”他们用我刚听说的说法开着玩笑,校服袖子在傍晚的风里鼓鼓地飘着。

走到路口回头望,小广场上依然人影晃动。那些年轻的声音混在一起,听不清具体内容,但那份活力却明明白白地传过来。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愿意多走这一百米——有些东西,确实得当面才能感受到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