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安男人喜欢的小巷子,延安汉子常去的胡同
那条青石板路
延安城东头有条窄巷子,本地人管它叫“老墙巷”。这巷子夹在两排旧民居中间,宽不过两人并肩,地面铺的青石板被岁月磨得油光水亮。午后阳光斜斜地切进来,把半条巷子照得泛黄,另外半条还留在阴凉里。你要是站巷口往里瞧,能看见叁五个延安汉子蹲在门槛旁,手里端着搪瓷缸子,不紧不慢地咂着浓茶。
老张头是这儿的老住户了。他每天晌午准点搬个小马扎坐在巷子中间,说是要“接接地气”。有回我问他这巷子有啥特别的,他眯着眼笑:“你听没听过石板会呼吸?下雨天踩上去,脚步声都不一样。”后来我真赶上个雨天,青石板被雨水泡得发亮,走在上面脚步声变得闷闷的,还真像在跟谁打招呼。
巷子里的热闹劲儿
转过巷子拐角有棵老槐树,树底下总聚着人。老李的修车铺就开在那儿,工具摊了满地,他边拧螺丝边跟人唠嗑:“昨儿个见着王家小子带对象回来了,姑娘穿着红衣裳,俊得很!”旁边看下棋的老陈立即接话:“可不是嘛,我瞅着那姑娘拎着两瓶西凤酒...”这些延安男人在这儿传递着整条街的新闻,谁家孩子考学、哪户买了新车,都在这巷子里流转。
修车铺对面是家剃头店,老师傅用了叁十年的推子还在响。往那儿一坐,能听见最新的市井消息,比看报纸还灵通。但奇怪的是,出了这巷子,这些人又都变回沉默寡言的延安汉子,仿佛巷子里的热闹是专属于他们的秘密。
冬夏不同景
冬天太阳挪到南边,整个巷子都暖烘烘的。这时候男人们爱靠着朝阳的墙根,把棉袄袖子揣在一起,说说今年苹果的收成,聊聊延河边上新修的步道。有个卖红枣的老汉天天来,也不吆喝,就把篮子往那儿一放,自然有人来买。他说在这巷子里做生意,靠的是脸熟。
到了夏天,巷子又换了模样。傍晚时分家家户户搬出小桌吃饭,你家的凉粉,我家的饸饹,互相让着尝一口。男人们吃完饭也不急着回屋,就着晚风继续坐在那儿,摇着蒲扇说说闲话。巷子窄,谁家电视放着秦腔,声音能传过好几户人家。
巷子尽头有口老井,现在不用了,井口用石板盖着。但老辈人说,这井水以前甜着呢,整个巷子的人都靠它活着。现在虽然通了自来水,可大伙儿还是爱聚在井台旁边,好像那股子清凉气还在。
有天傍晚我碰见老张头收马扎,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这条巷子。他拍拍裤子上的灰,指着巷子深处:“你看那儿,每扇木门后面都是过日子的声音。咱们延安男人没那么些花花肠子,就图个踏实。”这时候巷子里飘起炊烟,混合着油泼辣子的香气,确实让人心里踏实。
如今新城建了好些宽阔大街,高楼也越盖越多。可这些延安汉子还是愿意往老墙巷里钻,也许他们喜欢的不是这条巷子本身,而是这种肩膀挨着肩膀的亲近。在这条窄窄的巷子里,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,就像那些严丝合缝的青石板,一块挨着一块,拼成了完整的地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