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品茶教室工作坊,重庆茶艺体验学习坊
前几天路过观音桥,偶然看到一家新开的重庆品茶教室工作坊,门头上挂着一串小灯笼,暖黄色的灯光从玻璃窗透出来,隐约能看见里面摆着几套茶具。我站在门口犹豫了一会儿,心想:这倒是个新鲜事儿。
推门进去时,铃铛轻轻响动。穿着棉麻裙子的茶艺师正在教两位年轻姑娘温杯,热气从盖碗缝隙里袅袅升起,把整个屋子熏得香喷喷的。旁边有个大姐注意到我张望的样子,笑着搭话:“我也第一次来,听说他们家的蒙顶黄芽特别好。”她说话时手指轻轻摩挲着品茗杯,那种专注的神情,让我忽然想起小时候看外婆慢悠悠泡老荫茶的样子。
茶香里的山城记忆
负责教学的陈老师是本地人,说话带着点儿椒盐味儿。她边演示如何高冲低泡边说:“咱们重庆人吃火锅要喝老荫茶解腻,其实茶叶里讲究可多了。”她拎起紫砂壶往茶海上点了一圈,“你看这水线,要像嘉陵江绕城那样绵绵不绝。”说得大家都笑了。有个穿校服的女孩小声嘀咕:“我还以为茶艺都是老年人玩的...”陈老师耳朵灵,立刻接话:“妹妹你看,抖音上那些网红茶饮,不都是从传统茶道里变的魔术嘛?”
确实,在这里待上半天就会发现,重庆茶艺体验学习坊早就不是想象中古板的样子。他们最近甚至搞了个“冷萃沱茶”实验,把重庆特产沱茶用冷水慢浸八小时,出来的口感特别清甜,配上磁器口买的麻花,竟然意外地搭。
坐在我斜对面的王阿姨是常客,她说退休后每周都来:“以前觉得喝茶就是解渴,现在学会了看茶叶沉浮,倒像是悟出点儿人生道理。”她说话时正在闻香,眼睛微微眯着,窗外轻轨呼啸而过的声音仿佛都远了。
双手唤醒的茶味人生
最让我触动的是实践环节。明明看着老师动作行云流水,等到自己上手,盖碗烫得指尖发红,注水时手腕抖得像在筛辣椒面。同桌的男生手忙脚乱打翻了茶海,陈老师也不恼,顺手拿起茶巾:“没关系嘛,茶道就是要在差错里找从容。”她帮我们重新布席时,讲起她师父当年教她,说茶汤里能照见心境——水急则涩,心浮则苦。
后来我们围坐在老榆木茶台前,喝着自己冲坏的叁泡茶。第一泡苦涩得像药,第二泡寡淡如水,到第叁泡终于有了若有若无的回甘。那个最开始吐槽茶艺老旧的女学生突然说:“好像明白了为什么叫‘品’茶,这跟奶茶店叁口吸完完全两码事。”她转动着手中冰裂纹茶杯,灯光下茶汤荡漾出琥珀色的光晕。
离开时我带了包他们自焙的永川秀芽。今晚试着自己泡,水沸时蒸腾的热气模糊了窗外的霓虹灯影。忽然想起陈老师送我们出门时说的话:“在重庆这样火辣的城市,更需要留个让舌头清醒的角落。”或许明天,我会带那个总说生活太忙的同事一起来坐坐,让她也尝尝这杯需要慢下来的山城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