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泉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,龙泉约学生一次五百元
这几天在龙泉路附近的小卖部买东西时,听见几个穿校服的初中生在聊什么“一次五百”的零花钱,我手里的冰红茶差点没拿稳。现在的小孩都这么阔气了吗?
说实话,刚开始我以为是孩子们在吹牛。可连着叁天都在不同场合听到类似的话,心里就犯嘀咕了。昨天下班路过龙泉中学后门,正好看见两个男生在树底下数钱,那个厚度的红包,少说也得千把块。
这钱到底从哪儿来的
我家邻居在龙泉中学当老师,有次闲聊说起这事,她直叹气。“班上有些孩子突然穿起名牌鞋,用的手机比老师的还贵。问家里给的零花钱,都说爸妈不知道。”她欲言又止的样子让我心里咯噔一下。
后来有个在社区工作的朋友透露,最近确实有些社会青年在龙泉约附近的学校转悠。他们专门找那些看起来零花钱不多,又爱攀比的学生搭话。具体做什么不清楚,但肯定不是正经兼职。
我表弟就在龙泉实验中学读书,上周他来我家写作业,我旁敲侧击地问了问。这孩子支支吾吾半天,才说班上确实有人靠“跑腿”赚外快。“就是帮人送点东西,具体送什么他们都不说。”表弟挠着头,“反正挺神秘的,一次能给好几百。”
这让我想起上周在菜市场看见的一幕。一个初中生模样的男孩把一个小纸包塞给路边等着的年轻人,那人立马掏出几张百元大钞。看到我注意他们,两人迅速分开了。
说实话,这事儿越想越让人担心。这些孩子可能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,更不知道要承担什么后果。五百块钱对初中生来说确实很有诱惑力,能买最新款的球鞋,能充不少游戏点卡。可天上哪会掉馅饼呢?
今早我去龙泉路那家经常光顾的早餐店,老板娘一边给我装包子一边说:“最近老有些不上班的小年轻在这转悠,专找学生娃说话。我看着都揪心,可咱也不好管啊。”她压低声音,“听说有孩子被带去网吧,一待就是半天。”
回家的路上,我看着那些蹦蹦跳跳上学去的学生,心里挺不是滋味。他们这个年纪,本该操心的是作业和考试,而不是怎么赚快钱。可现在的社会诱惑太多,孩子们又分不清轻重。
我记得我们上学那会儿,最多就是帮同学写作业赚根冰棍钱。现在动不动就几百块,这哪是零花钱,都快赶上有些人一天的工资了。要说这里面没问题,谁信呢?
昨天在小区门口,碰到楼下的张阿姨正训她儿子。那孩子才上初二,居然偷偷把压岁钱都拿去做“投资”了,说是同学介绍的稳赚项目。结果可想而知,钱全打水漂了。
这种事情还真不少见。孩子们之间互相介绍这些“赚钱门路”,一个带一个,像滚雪球一样。家长和老师要是再不重视,等出事了可就晚了。
其实想想也挺无奈的。现在生活压力大,很多家长忙工作,和孩子沟通少。孩子们有了心事不愿意跟家里说,反而容易相信外人的花言巧语。
我觉得吧,这事儿不能全怪孩子。他们这个年纪正是爱面子、喜欢攀比的时候,看见同学穿新鞋用新手机,心里肯定痒痒。要是这时候有人告诉他们有办法轻松赚钱,很难不动心。
可是啊,这世上哪有那么容易赚的钱?那些愿意给初中生开这么高价钱的人,背后指不定在打什么算盘呢。孩子们太单纯,想不到这一层。
今晚散步时,我又路过龙泉中学。看着教室里亮着的灯光,突然很想知道,那些参与“一次五百”的孩子们,现在在做什么呢?他们真的快乐吗?
或许我们应该多关注孩子们的心理需求,而不是一味地说教。让他们明白,比起那些来路不明的五百块钱,踏踏实实读书才是正道。这话说起来简单,做起来可真要费些心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