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安学生品茶上课,学子课堂茶韵体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8:34:56 来源:原创内容

南安学生品茶上课,学子课堂茶韵体验

讲台上的李老师轻轻推开教室门时,几个眼尖的同学已经忍不住"哇"出声来。只见她手里端着的不是厚重的教材,而是一套精致的白瓷茶具,青花釉色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泽。"今天咱们换个地方上课,"她笑着晃了晃手中的茶叶罐,"去茶艺室。"

这可不是什么课外兴趣班,而是南安大学这学期新开的《茶文化与生活哲学》必修课。起初还有家长纳闷:泡茶也能算正经课?但当我们真正坐在茶香袅袅的教室里,才明白这门课的妙处。

当盖碗遇见课本

记得第一次课,李老师让我们观察茶叶在热水中舒展的样子。"看这片龙井,"她特意把玻璃公道杯传给我们,"像不像初春的柳芽?"坐在我旁边的林琳忽然"啊"了一声:"这不就是'不知细叶谁裁出'的画面吗?"我们这才发现,茶艺室书架里混着不少唐诗宋词选。

最有趣的是上周叁下午。窗外细雨绵绵,我们正在练习普洱茶的分茶手法。李老师突然问:"你们觉得,这深红的茶汤像不像《红楼梦》里妙玉栊翠庵的雪水茶?"于是原本安静的课堂顿时热闹起来,有人说起贾母的六安茶,有人争论妙玉的茶道精神。那个下午,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辨别熟普的陈香,更在茶香中重读了大观园里的百味人生。

现在同学们都养成了习惯——每次翻转茶叶时,总会联想到某个文学片段。说来也怪,那些在传统课堂里需要死记硬背的诗词典故,伴着茶香竟都自然而然地记在了心里。

茶盏里的化学课

你肯定想不到,我们甚至在这门课上复习了化学知识。上周的绿茶专题课上,李老师突然提问:"知道为什么冲泡龙井要用80℃水吗?"正当我们面面相觑时,化学课代表小陈推了推眼镜:"因为茶多酚在高温下容易氧化!"他兴致勃勃地给大家画起了分子式,引得李老师直笑:"看来我这茶艺课要改成化学复习课了。"

这样的巧合越来越多。有次学习茶叶发酵程度,我们居然讨论起了生物课的酶促反应;研究不同水质对茶汤的影响时,又意外复习了水的硬度概念。最让人难忘的是,物理课的张老师偶然路过茶艺室,看见我们正在研究煮水壶的鸣声,居然走进来给我们讲了半小时的水沸腾原理。

现在系里老师都开玩笑说,茶艺室成了移动的跨学科教室。可不是嘛,一只小小的茶盏里,居然装着这么多门学问。

茶杯中的悄悄话

要说这门课最特别的,还是它给同学们带来的变化。我们班有个特别内向的女生叫小雨,平时上课从不主动发言。可自从开始学习奉茶礼仪,她变得爱笑了。有次茶会她负责给大家分茶,轮到曾经和她有过小摩擦的同学时,她特意将茶杯转了半圈,让杯柄朝向对方方便取用。这个细微的动作,让两个人都红了脸,后来竟成了好朋友。

这样的故事在茶香中悄悄发生着。曾经因为宿舍矛盾冷战半年的两个女生,在合作茶艺表演时相视一笑;总爱抬杠的男生们在品茶时学会了倾听不同意见。现在每次课间,茶艺室总是坐得满满的,大家习惯了在这里写作业、聊心事,或者就安安静静地喝杯茶。

教导主任有次来听课,看着我们围坐品茶讨论《论语》的样子,忍不住感叹:"这哪是上课,分明是把教室变成了家的客厅。"

转眼这门课已经上了大半学期。今天早上我路过教学楼,看见几个其他院系的同学在公告栏前驻足——他们正在看下学期茶文化课的选课通知。窗外的桂花开了,微风送来若有若无的甜香,让我想起第一次课李老师说的话:"你们要记住,茶不是作业,是生活。"

确实,现在宿舍里几乎人手一套简易茶具。熬夜复习时,我们会泡壶安神的老白茶;遇到开心的事,就相约用珍藏的正山小种庆祝。茶香萦绕的日子里,那些曾经觉得枯燥的知识突然都有了温度,就像冬日里捧着的这杯茶,暖手,更暖心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