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海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龙海品茶评选会场工作点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7:27:46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几天路过龙海老城区,总能看到"龙海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"的招牌在梧桐树下若隐若现。说来也巧,我表姑家的茶园正好要给今年新茶报名参赛,便跟着去看了看情况。

工作室设在青石板巷子里的一座老宅,推开木门就能闻到满院茶香。穿着棉麻衬衫的工作人员正把茶样分装进白瓷杯,有个老师傅边沏茶边念叨:"这泡水温高了半度,得重来。"

茶香里的讲究

原来所谓的"喝茶大选",其实就是咱们本地的茶叶品质评比。不过他们这个海选方式挺特别——不单看茶叶外形,更要品冲泡后的汤色、香气、滋味。我见表姑带来的乌龙茶在评审手里要经过叁次冲泡,每次都用不同的水温。

"为啥要换着水温泡啊?"我忍不住问旁边记录的姑娘。她笑着指给我看工作手册:"你看,第一次85℃水是试茶的本味,第二次沸腾水逼出茶气,第叁次用低温水看它耐不耐泡。"这时隔壁桌突然传来赞叹声,原来是有款红茶在冷后居然浮现出蜜糖香,这在天冷时特别难得。

龙海品茶评选会场工作点设在城南的茶文化中心,听说下周就要开始第二轮回合。他们在那儿布置了十二个评审台,每个台子配的茶具都不太一样。我跟着送茶样过去时,正看见老师在训新手:"别用紫砂壶试绿茶!会吸走清香懂不懂?"

其实最让我惊讶的是,他们连泡茶用的水都分叁种:山泉水、纯净水,还有特意从叁十里外运来的古井水。负责水质的老陈跟我说:"有的茶用软水才显甜润,有的反倒要用硬水才出韵味。"

在等待评审结果的间隙,我注意到很多茶农都聚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交流。种了四十年铁观音的林伯掏出自己的茶让大伙儿盲品,有人猜是海拔八百米以上的春茶,有人却说像是秋茶的韵味。最后揭晓答案,居然是夏季做的 rare 茶,这下连工作室的专家都围过来讨教。

黄昏时分飘起细雨,工作室里却愈发热闹。评审组正在争论两款得分相同的绿茶,有人说甲款的鲜爽度更胜一筹,有人觉得乙款的回甘持续时间更长。最后他们决定把两款都送进决赛,还在评分表上特意注明"建议用玻璃杯冲泡"。

表姑的茶顺利通过了海选。回去的路上她跟我说,参加这种评比倒不全是为了获奖,关键是能知道自家茶叶在行家眼里是什么水平。就像隔壁镇那家总是抱怨评审太严的茶场,今年悄悄改进了萎凋工艺,结果意外拿到了花香组的提名。

雨后的晚风吹着茶山的清新气息,我突然想起工作室墙上那句话:"一片茶叶里装着整座山的阳光雨露。"也许这就是龙海人坚持办品茶评选的意义——让每片茶叶都能遇见懂得欣赏它的人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