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阳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沉阳站旁小胡同
每次从沉阳火车站出来,我总忍不住往东边瞅两眼。那片老居民区里藏着几条弯弯绕绕的巷子,青砖墙缝里钻出毛茸茸的苔藓,像是时光给这座城市绣的花边。
拐进沉阳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车轮碾过石板路的哐当声突然就远了。头顶是横七竖八的电线,晾衣绳上飘着带皂角香味的衬衫,二楼窗户伸出根竹竿,挂着两只画眉鸟笼。穿跨栏背心的大爷坐在马扎上听半导体,收音机里咿咿呀呀放着评剧《花为媒》。
市井烟火里的老味道
巷子深处飘来焦香的味儿,是那家开了叁十年的吊炉饼铺子。王师傅把面团甩得啪啪响,铁钩子往炉膛里一伸,金黄的饼子就带着芝麻粒蹦跶出来。常来的客人不用开口,他准会舀上满满一碗鸡蛋糕,再搭一小碟芥菜丝。这份默契啊,比闹钟还准。
再往里走能听见叮叮当当的动静,修鞋摊的老李正给高跟鞋换鞋跟。他脚边铁皮盒里装着各式鞋钉,有次见我好奇,乐呵呵举起个半月形的掌子:"这玩意儿现在少见喽,你爸那代人才穿叁接头皮鞋。"阳光透过梧桐叶隙,在他花白鬓角跳动着,仿佛也钉进了岁月的痕迹。
沉阳站旁小胡同总藏着意想不到的景致。红砖房墙角摞着绿皮啤酒箱,叁轮车上堆成小山的白菜正在过冬,窗台搪瓷盆里的仙人掌开出鹅黄色小花。有户人家在防盗网上缠了葡萄藤,深秋时节,紫嘟嘟的果实垂到路人肩头,院里老太太会招呼孩子摘两串尝尝。
最鲜活的是傍晚时分。下班的人推着自行车在巷口买豆制品,豆腐脑的热气模糊了眼镜片;放学孩童举着糖葫芦追逐,书包上的小黄鸭挂件晃啊晃的;叁楼传来炝锅的滋啦声,葱花的焦香混着酱油醇厚的气息,把整条巷子炖出暖洋洋的滋味。
住在23号的张姨每天这个点准在院里喂流浪猫。她端着不锈钢饭盆,七八只毛团子从车底、煤棚钻出来,亲昵地蹭她褪色的棉裤脚。"都是老街坊了,"她眯眼笑着,"它们爷爷那辈就在这儿讨生活呢。"
不过这两年巷子北头还是悄悄变了样。那家总飘着棉花糖香气的杂货铺,突然某天挂上了网红奶茶店的灯牌。但有趣的是,新来的店员小妹很快学会了给王师傅留两个糖饼,还会提醒快递员避开晾晒被褥的竹竿。这种彼此迁就的温润,或许就是老巷子独有的脾气。
暮色渐浓时,我站在巷尾回望。远处火车站钟楼剪映在玫瑰色天际线下,近处屋檐下的红灯笼一盏盏亮起来。沉阳站旁小胡同渐渐沉入宁静,只有晚风路过晾衣绳时,还会轻轻哼起那首听了半世纪的老调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