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安品茶海选工作室,高安茗茶海选会所
每次路过城南那条老街,都能看见"高安品茶海选工作室"的招牌在梧桐树影里若隐若现。这家店倒是挺有意思,明明是做传统茶生意,偏偏用了个时髦词儿。有天我实在按捺不住好奇,推开了那扇雕花木门。
没想到里头别有洞天。整面墙的茶叶罐像列队的士兵,空气里飘着似有若无的茶香。穿棉麻褂子的店主正在给客人泡凤凰单丛,手法行云流水。"我们这儿啊,就是要把好茶都摆到台面上,让茶友自己挑。"他说话时,手里的盖碗轻轻一转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坐在我对面的李姐是这儿常客,她捧着白瓷杯说:"别处买茶像开盲盒,在这儿能先尝后买,心里踏实。"她指了指面前叁款龙井,"你看这第二杯,汤色清亮,栗香里还带着豆花香,肯定是核心产区的。"
店里有个特别规矩——不管多贵的茶,都能先试一泡。有回碰上武夷山来的茶农直接在这儿摆摊,我花半天时间把岩茶喝了个遍,从水仙到大红袍,最后挑中款不怎么出名但茶气很足的小品种。这种淘宝的乐趣,在普通茶叶店还真体验不到。
现在年轻人总说"选择困难",可在高安茗茶海选会所里,挑茶反而成了享受。每款茶叶都像在讲故事,你只需要找到最投缘的那一个。上次遇见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,在茉莉花茶展台前徘徊很久,说是在找童年外婆家的味道。
茶盏里的人生百味
最热闹要数周末的品鉴区。不同年龄段的茶友围坐长案,有人带着自家紫砂壶来斗茶,也有刚入门的年轻人举着手机拍茶汤。穿汉服的小姑娘熟练地温杯烫盏,给围观的人分茶:"这款熟普喝着像巧克力,那款生津特别快..."
记得清明前后新茶上市时,店里搞了场蒙眼品鉴。七八种明前绿茶摆成一排,大家轮流猜品种。有个老茶客抿了口茶汤就笑了:"这猴魁的兰花香骗不了人。"结果揭开标签一看,居然是太平布尖,全场顿时笑作一团。
这种热乎劲儿让我想起早年的农贸市场,只不过这里交易的是茶香与人情。高安品茶海选工作室最妙的地方,就是把买茶这件事变得像在逛茶博物馆,每片茶叶都在等懂它的人。有位退休教师说得在理:"在这儿呆半天,比翻十本茶经管用。"
暮色渐浓时,我又看见那位店主在整理茶样。他往玻璃罐里添新茶的动作很轻,像在给老朋友整理衣领。窗外的霓虹灯次第亮起,而茶室里时光仿佛还停留在第一泡的茶香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