凯里耍女娃,凯里伴游女孩
说到凯里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酸汤鱼和芦笙场,不过今天咱们聊点不一样的——凯里街头上那些叁五成群的年轻姑娘。她们穿着绣花衣裳,银饰叮当作响,笑起来眼睛弯得像月牙。这些女孩子啊,可不只是穿着民族服装当背景板的。
我上次在万博广场附近溜达,就碰到两个苗族打扮的姑娘坐在花坛边上啃竹筒饭。其中一个扎着高高的发髻,袖口上的蝴蝶绣得活灵活现。她们看见我举着相机,非但没躲开,反而举起竹筒饭朝我晃了晃。这种自来熟的劲儿,在别处的旅游城市还真不多见。
银饰叮当响的午后
沿着老街往鼓楼方向走,树荫底下摆着好些小摊。有个戴银项圈的姑娘正在教游客打苗结,那双手灵巧得很,彩线在她指间翻飞。她说自己平时在县里的歌舞团,周末就出来摆摊,“挣点零花钱还能和人聊聊天”。她手腕上的银镯子随着动作哗啦啦响,像山涧的溪水声。
这时候旁边摊位卖糍粑的大婶插话:“这些妹崽比我们当年敢闯多咯!”确实,现在这些年轻姑娘个个能说会道,普通话带着点儿西南官话的软糯,但介绍起苗族文化来头头是道。有个姑娘告诉我,她最享受的就是看见游客对苗绣露出惊讶的表情——“就像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宝贝似的”。
要说这些姑娘有什么共同点,大概是都特别爱笑。在风雨桥附近碰到位卖蜡染手帕的姑娘,讲价讲到一半自己先笑起来:“哎呀算了算了,就当交个朋友。”她摊位上的手帕每块图案都不一样,说是跟着寨子里老人学的,现在能画全这些传统纹样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。
夜幕下的欢声笑语
天擦黑的时候,古城墙根下更热闹了。几个穿着便装的本地女孩坐在石阶上吃烤豆腐,看见路过的游客还会热情地推荐哪家辣椒面最香。其中有个短发姑娘特别健谈,听说我是外地来的,立刻掏出手机要给我推荐周边村寨的路线。“周末我常带朋友去雷山,那边过节比城里有意思多啦!”她说话时眼睛亮晶晶的,透着一股子真诚。
这样的热情起初让我有点儿意外。在别的旅游城市,当地人多少会对游客带着些距离感。但在这儿,这些年轻姑娘们仿佛天生就有种主人翁的自觉,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分寸。她们会给你指路哪家的酸汤最地道,提醒你明天哪个寨子有集市,但绝不会硬拉着你消费。
往回走的时候又路过万博广场,白天遇见的那两个姑娘还在。这会儿她们正在教几个小孩跳竹竿舞,裙摆转得像朵花儿。有个小女孩跳错了步子,她们便笑着从头教起,耐心十足。路灯把她们的影子拉得老长,银饰的反光在夜色里一闪一闪的。
回到酒店推开窗,还能听见远处传来的芦笙曲。忽然想起那个卖蜡染的姑娘说过的话:“我们这儿啊,山好水好,人更要好。”这话说得实在,这些活泼开朗的凯里姑娘,确实让这座小城变得更加生动了。要是哪天你来凯里,不妨放慢脚步,和这些可爱的本地姑娘聊聊天,保准比你按着攻略赶场有意思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