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中私人工作室品茶,晋中私人茶室雅集体验
推开门,帘子后面传来一阵窸窣声。炭火在矮炉上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,紫砂壶嘴飘出几缕轻烟。穿棉麻衫的姑娘正跪坐在茶席前,手里的茶则缓缓划过茶罐。"您来得正好,刚醒好的寿眉。"她抬头一笑,眼角弯成月牙。
这是我第一次走进晋中私人工作室品茶。朋友总说这种地方太玄乎,不如在家泡茶包来得实在。可当那杯琥珀色的茶汤滑入喉咙,我突然懂了——有些滋味,还真得在这样的空间里才尝得明白。
茶室里的小江湖
主理人是个四十来岁的大叔,大家都叫他老陈。他边烫茶杯边聊起这行的门道:"现在满大街都是网红奶茶店,反倒是我们这种小茶室活下来了。为什么?"他故意顿了顿,往闻香杯里斟茶,"人家买的是糖和奶精,我们卖的是时间。"
确实,在这个刷短视频都要开二倍速的年代,能安静坐下喝两小时茶的人越来越少了。但老陈的晋中私人茶室雅集体验每周都约满。来的有附近写字楼的白领,也有专程开车过来的年轻人。最让人意外的是,叁十岁上下的客人占了半数——他们管这叫"精神理疗"。
墙角博古架摆着不同年份的茶饼,从九几年的老普洱到今年的春茶。老陈说这些茶就像不同年龄段的人:"新茶像二十岁的小伙子,香气扑鼻但劲儿太冲。老茶嘛..."他眯眼呷了口零五年的布朗山,"像经历过事的人,滋味都藏在后头。"
第二次去时正赶上雨夜。雨水顺着瓦当滴在石缸里,叮咚声和煮水声一唱一和。那天老陈破例开了泡私藏,茶汤在瓷碗里转出金圈。"好茶自己会说话。"他忽然文艺起来,"你看这茶气,是不是在讲晋中的黄土高坡,讲那些晒茶的日子?"
茶香里的慢时光
常来的李姐在隔壁街开律师事务所。她说每次谈完难缠的案子都要来坐坐:"不是真为了解渴,是让脑子停下来。闻着茶香发会儿呆,比吃降压药管用。"
其实这种晋中私人工作室品茶的空间,早就不单单是喝茶的地方了。上个月我遇见带学生来写生的美术老师,孩子们把茶桌画成了彩虹色;上周碰到在此商量婚期的小情侣,他们把茶点摆成了爱心形状。
老陈有套歪理:"星巴克让人越喝越忙,我们这儿让人越喝越闲。"他最近搞了个新玩法——盲品茶会。蒙着眼喝叁款茶,猜对的奖励是免单。结果来了个九十后姑娘,连中叁元。问起诀窍,姑娘笑得狡黠:"我爸在武夷山种茶,我叁岁就开始喝岩茶了。"
茶凉了再续,人走了又来。青砖墙上的光影从西窗爬到东墙,茶席上换过五六拨客人。有个细节挺有意思:几乎每个离开的人都会回头看看那块旧牌匾。上面是老陈自己写的四个字:吃茶去。
暮色渐浓时,老陈开始收拾茶具。他拎起铜壶浇淋紫砂壶,水汽腾起的样子像极了一朵云。"明天要不要来试试新到的凤凰单丛?"他擦着茶盘上的水渍,"有山野气,喝起来像在吹秋风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