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铜峡学生约附近100一次,相近的学生邀约一次百元
那个总在图书馆角落的男生
昨天路过食堂布告栏,又看到那张熟悉的纸条——“青铜峡学生约附近100一次”。用蓝色圆珠笔写的,字迹有点歪斜。这样的纸条每周都会出现,有时贴在便利店门口,有时塞在宿舍楼信箱里。说实话,第一次见到时我心里咯噔一下,这年头谁还用手写小广告啊?
直到有天在图书馆,我看见隔壁班的李航正往笔记本上抄写同样的内容。他低着头,钢笔划过纸张沙沙响。我假装找书,在他身后站了会儿。你猜怎么着?他居然在练字,反复写着“青铜峡学生约附近100一次”这行字,写了整整一页。
后来熟悉了才知道,他家在青铜峡农村,那地方我查过地图,要转叁趟车才能到市区。他说这句话对他来说像个暗号——青铜峡来的学生,接附近家教活儿,一次课一百块。城里孩子可能觉得少,但够他叁天饭钱。
有回下雨,他浑身湿透跑来教室,从怀里掏出干爽的教案本。原来他同时教叁个孩子,那天跑遍了城东城西。我问他何必这么拼,他挠头笑笑:“家长说’相近的学生邀约一次百元‘,我多教几个,下学期就能买台二手电脑了。”那天他眼镜上的雨滴,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。
其实校园里这样的孩子不少。食堂张阿姨偷偷告诉我,总有几个学生固定点最便宜的土豆丝,但他们会互相介绍家教活儿。有个女生靠“相近的学生邀约一次百元”攒够了考证费用,现在在培训机构当助教了。
上周在奶茶店碰见李航,他正在教个小学生数学。那孩子忽然问:“老师你为什么总穿这件衣服?”他愣了下,随即笑眯眯地翻开课本:“因为这是知识分子的标配啊,来,看这道题。”我在旁边喝奶茶,突然觉得喉咙发紧。
昨晚经过布告栏,发现多了张新纸条:“诚招青铜峡附近学生辅导功课,一次一百五”。字体工整,还塑封了。李航路过时停下看了看,掏出笔在下面补充:“也接五十一次的作业辅导”。他转头看见我,有点不好意思:“总有人更需要便宜点的。”
今早天气特别好,阳光把布告栏照得发亮。那几张纸条在风里轻轻摆动,像在说话。我不知道这些“青铜峡学生约附近100一次”的故事还会持续多久,但那些歪斜的字迹里,藏着比成绩单更珍贵的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