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山学生品茶上课,学子课堂茶韵体验
晨光透过木格窗棂,在茶荷上投下斑驳的影子。讲台上的茶艺师轻轻提起紫砂壶,一道澄澈的水柱注入盖碗,蒸腾的水汽里,茉莉花的香气在教室里缓缓铺开。坐在第叁排的李晓揉了揉眼睛,这确实是他每周最期待的茶文化课。
这门课刚出现在选修课表上时,不少家长直皱眉头:"在学校里学泡茶?"可当孩子们把第一罐自己窨制的茉莉花茶带回家,当爷爷奶奶品到孙子亲手冲泡的龙井,态度渐渐变了。李晓的妈妈发现,儿子变得有耐心了——以前写作业坐不住,现在能安静地观察茶叶在水中的舒展,还会记下不同水温对茶汤的影响。
当茶香飘进教室
“你们看,这片黄山毛峰正在苏醒。”茶艺师林老师的声音很轻,仿佛怕惊扰了正在舒展的叶片。同学们围成圈,盯着玻璃杯里缓缓沉浮的嫩芽。坐在角落的王楠原本总在数学课上走神,此刻却格外专注:“原来茶叶也会跳舞啊。”
这种专注悄悄改变着课堂。语文老师发现,在茶道课后上的古诗文课,学生们对“寒夜客来茶当酒”这样的句子有了更真切的理解。他们开始懂得,为什么简单的奉茶动作里藏着那么多的讲究——水温要刚好,七分满的茶汤是礼节,双手奉茶是尊重。这些细节里蕴含的,正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生活智慧。
最让人惊喜的变化发生在班级里。以前课间各自玩手机的同学,现在会聚在一起品评彼此带来的茶叶。李晓的同桌甚至用零花钱买了两个品茗杯,说是要“以茶会友”。那个总爱抢话的男生,在学会了“茶倒七分满,留下叁分是人情”之后,居然学会了等待别人把话说完。
林老师常说,品茶如品人。茶叶在杯中沉浮,就像人生起落;茶汤从浓到淡,恰似光阴流转。这些道理,孩子们可能还不能完全明白,但那份对自然的敬畏,对生活的热爱,已经随着茶香渗进心里。
窗外,银杏叶正黄。教室里,一群少年小心翼翼地端起自己冲泡的茶汤,轻轻吹散热气。这一刻,时间仿佛慢了下来。他们在茶香中学会了等待,在苦涩后尝到了回甘,这大概是最生动的成长课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