莱州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相似称号的楼宇
在莱州大学城附近走动,你总能听到学生们用“炮楼”这个词来指代周边的某些建筑。说实话,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时,我心里还犯嘀咕:这名字起得可真够特别的。
这些被叫做炮楼的建筑,大多是些方方正正、高高瘦瘦的居民楼。外墙说不上新,但也不算旧,就那么直挺挺地立在那儿,远远看去确实有点像传统的炮楼造型。白天的时候还好,等到晚上灯火通明,每个窗户都亮起来,整栋楼就像被点了灯的蜂窝,密密麻麻的都是光点。
学生们的“安乐窝”
走进这些楼里,你会发现这里简直就是个小型的大学社区。楼道里常常能闻到各种外卖的香味,偶尔还能听到从不同门后传出来的游戏声、聊天声。这里的住户八成以上都是学生,有的是几个人合租一套,有的是整层楼都被同一个系的学生包了下来。
记得有一次我去找同学,刚出电梯就碰见两个女生在楼道里边走边讨论小组作业。再往前走,另一户的门敞着,几个男生正围着茶几打牌,那欢声笑语都快传到楼道尽头了。这种热闹劲儿,和普通居民楼里各家关门闭户的感觉完全不一样。
为什么学生们都爱往这些“炮楼”里挤呢?聊过之后我才明白,最主要的就是方便。离学校近,走路十分钟就能到教室;周边小吃店、便利店一应俱全,生活上啥都不缺。而且大家都是一样的大学生,住在一起自然就有共同语言,不会像在普通小区里那样,被邻居抱怨晚上说话声音大了点儿。
“炮楼”里的百态人生
住在这些楼里的学生,生活状态也是千姿百态。有的人把这里当成了临时的家,收拾得干干净净,阳台上还养着几盆绿植;有的人则纯粹把这儿当个睡觉的地方,房间里除了必备的生活用品,就剩下一台电脑和一堆课本。
我认识一个学长,他在“炮楼”里一住就是叁年。问他为什么不换个地方,他笑着说已经习惯了这种推开门就能找到同学讨论问题,饿了下楼就能买到煎饼果子的生活。他说这些楼虽然外表其貌不扬,但里面装着的是他们最真实的大学生活。
不过这些“炮楼”也不是十全十美。高峰期等电梯就得等上好一会儿,有时候网络也会不太稳定。但这些小麻烦在学生们看来,反倒成了生活中调剂品,大家在一起吐槽几句,反而拉近了彼此的距离。
这些被称为“炮楼”的建筑,已经成了莱州大学城周边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它们不光是学生们居住的地方,更像是一个个小小的社交圈子,承载着无数年轻人的喜怒哀乐。每次从这些楼前经过,我都不禁想,这些看似普通的建筑里,正在上演着多少属于青春的故事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