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城哪个学校的学生好约,双城哪校学生容易约会
两座城市的校园风景线
最近和朋友聊天,突然被问到:“你觉得双城哪个学校的学生好约?”说实话,这个问题让我愣了半天。毕竟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,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一样。
我先说说城东的几所大学吧。理工大学的同学周末经常组织爬山活动,他们有个不成文的传统——每周六早上在校门口集合,欢迎外校同学参与。上次我跟着去了一次,发现他们特别擅长规划路线,连哪个地方最适合拍照都摸得门儿清。不过他们说话做事都带着理工科特有的严谨,聊天时偶尔会突然讨论起数据模型。
师范院校的情况又不太一样。他们学校每周都有读书分享会,我去过两次,发现那里的同学特别会照顾人。记得有次我提到喜欢某位作家,隔周他们就帮我找到了绝版书。但说实话,有时候他们太细心了,连见面时要不要带伞都会提醒叁四遍。
再看城西这边。艺术院校的同学总在朋友圈发各种展览信息,上次漆画展就是美院同学带我去的。他们聊天话题天马行空,从当代艺术聊到街头文化,但有时候会突然陷入创作思考,对着咖啡拉花都能研究半天构图。
外语大学的同学倒是经常组织观影会,最近还在办法国电影周。他们特别健谈,而且总能找到有趣的话题。不过有时候聊着聊着就开始纠正我的发音,搞得我现在点红酒都记得要说准法语腔。
其实吧,要说双城哪校学生容易约会,关键还得看缘分。我认识的一对,男生是体育学院的,女生是医学院的,两个人因为在同一个便利店排队买关东煮认识的。现在感情好得很,一个教对方健身,一个帮对方调理饮食。
另一个朋友的故事更有意思。他在农业大学同学的带领下,居然在阳台种出了小番茄。现在每次聚会都要炫耀他的种植成果,虽然最近那批番茄有点营养不良。
说到这儿,我突然想起个事。上周去科技大学找同学,正好碰上他们的机器人社团在招新。那些同学热情得不得了,拉着我展示了半小时他们设计的机器人。最后我倒是学会怎么给机器人编程了,但差点忘了原本要去找同学吃饭这回事。
所以啊,与其纠结双城哪个学校的学生好约,不如多出去走走。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特色的社团活动,比如财经大学的模拟股市大赛,政法大学的辩论联赛,这些其实都是认识新朋友的好机会。
现在年轻人相处,最重要的是真诚。我见过在图书馆因为同时伸手拿同一本书而相识的,也见过在食堂拼桌吃饭聊到一起的。有时候太刻意反而不好,顺其自然才能遇到投缘的人。
说到食堂,这倒是个有趣的话题。每个学校的招牌菜都不一样,师范院校的糖醋排骨特别正宗,理工大学的自助餐性价比超高。找个饭搭子一起探索美食,说不定比单纯约会来得更自在。
对了,现在很多学校都有联合活动。上个月举办的校园音乐节,就是五所大学一起办的。我在那儿遇到个设计学院的姑娘,她设计的文创周边特别抢手。我们聊了很久对于视觉设计的话题,后来还互相分享了各自学校的文创店位置。
其实无论哪个学校,同学们都挺愿意结交新朋友的。重要的是找到共同话题,比如都喜欢的音乐类型,或者都感兴趣的运动项目。有了共同爱好,聊天自然就顺畅了。
这么说来,与其纠结于双城哪校学生容易约会,不如先想明白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。是想要个能陪你逛博物馆的伙伴,还是找个能一起夜跑的运动搭子?找准自己的需求,反而更容易遇到合适的人。
最近天气转暖,各个学校的露天活动也开始多了起来。周末不妨去转转,说不定在某个社团招新处,或者校园书摊前,就能遇到聊得来的新朋友。毕竟青春这么美好,何必给自己设限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