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溪大学城喝茶资源群,大学城附近品茶交流圈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22:23:45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总听到同学聊起本溪大学城喝茶资源群的事儿,群里时不时有人分享学校周边新开的茶室。说实在的,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群名时还挺纳闷——现在的年轻人不是更爱喝奶茶咖啡吗?怎么突然对传统茶文化这么上心了?

上周叁下午没课,我被室友拉着去了石桥子附近一家新中式茶坊。推开木门就闻到淡淡的茉莉香,老板是个扎着马尾辫的学姐,她边烫茶杯边说:“咱们这离辽宁中医药大学近,经常有学生来这儿讨论药茶配方。”看她手法娴熟地冲泡正山小种,橙红色的茶汤在白瓷杯里晃荡,突然觉得这种慢节奏的喝茶方式,比捧着塑料杯赶课有意思多了。

茶香里的相遇时光

斜对角那桌坐着几个美术系的同学,素描本上画着茶具的透视草图。偶尔能听到他们讨论着“青花瓷的釉色层次”,有个戴贝雷帽的女生突然笑起来:“原来乌龙茶真的会让人睡不着啊,我昨晚画作业到叁点!”玻璃柜里的茶点架缓缓旋转,抹茶酥和山药糕摆成小小的塔,有个男生专门来买给感冒的女友——说是群里有人推荐这里的红枣姜茶。

现在大学城附近品茶交流圈渐渐形成挺有意思的氛围。体育学院那几个常来的男生,最初觉得小茶杯不够解渴,后来却迷上研究不同水温对茶多酚释放的影响。有时候能看到他们带着保温杯来装冷泡茶,运动服口袋里还揣着茶包,说是比功能饮料更提神。

茶室留言板上钉着各式便签:有外语系学生写的日文茶谚,有土木工程专业画的茶桌受力分析图,甚至还有用茶叶渣拼成的抽象画。这种跨学科的交流特别生动,就像那杯被我放凉了的白牡丹,初尝清淡,回甘却意外绵长。

前两天碰到管理学院办茶会,他们用厂奥翱罢分析法讨论怎么把本地铁观音推广到年轻群体。穿着汉服的学妹在旁边弹古筝,琴弦震颤的声音混着电磁炉的轻微沸腾,传统与现代就这么自然地交融在一起。那个瞬间我突然理解,为什么这个本溪大学城喝茶资源群能聚集这么多不同专业的人。

茶壶里的水又烧开了,白色水汽模糊了窗外的教学楼。想起群里昨天还有人分享寒葱顶国家森林公园的野茶采摘活动,或许下个周末,该去山间找找那些藏在落叶丛里的茶树枝桠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