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口那里有站小巷,龙口那条有站点的小巷
龙口那条有站点的小巷,我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。说是小巷,其实能容两辆电动车错身,但偏偏路口设了个公交站牌,这就有点意思了。
站牌是绿底白字的老式铁牌,边角有些锈迹。早上七点半总见着穿校服的男孩在这儿啃煎饼,傍晚则换成买菜回来的阿姨扶着立柱歇脚。有回下雨,我挤在站牌的遮棚下等雨停,听见两个老奶奶扯家常:"这站设了二十年咯,那会儿路还没修宽..."她们说话时,公交车哐当靠站,溅起的水花在夕阳里亮晶晶的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往里走几步,景象就不同了。修车铺的王师傅永远在给自行车补胎,收音机吱呀放着吕剧。再往前是家裁缝店,老板娘量尺寸时总爱说"给你收个边,精神"。这些店面都很小,小到像是从墙缝里长出来的。
最让我惦记的是那家烧饼铺。每天下午叁点半,烤炉的香气准时飘出来,带着芝麻和面香。老板认得熟客,见我来就笑:"今天豆沙的卖完了,糖酥的要不?"刚出炉的烧饼烫手,得左右手倒着拿,咬下去咔哧作响。
其实龙口那里有站小巷这样的地方,每个城市都有。它们不显眼,却织成了生活的底子。上次看见个外卖小哥在巷口停车,对着手机喃喃:"对,就是站牌旁边这个巷子进来..."忽然觉得,这地方像个坐标,把漫无目的的城市流动给锚住了。
巷子尽头有棵老槐树,树下常摆着象棋摊。观棋的人比下棋的还激动,有回见个大爷急得直拍大腿:"跳马呀!"对面戴老花镜的大爷悠悠开口:"将军。"围观的人都笑了。这场景让我想起小时候,时间慢得像树影,一寸一寸挪。
前天路过时发现巷墙新画了彩绘,是本地美院学生的作品。画着穿雨靴踩水坑的孩子,檐下躲雨的猫,还有推着小车卖糖葫芦的老人。颜料还没干透,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光。站牌旁新换了垃圾分类箱,那个常在这等车的女孩正弯腰扔饮料瓶。
夜色降临时,巷口水果店亮起暖黄的灯。苹果堆成小山,西瓜切开的截面红得诱人。老板娘坐在小板凳上削菠萝,刀法熟练得像在跳舞。我买了两斤桃子,她往袋子里多塞了个:"今天进的,甜。"
这条龙口那里有站小巷,说普通也普通,说特别又确实特别。它不像商业街那样张扬,也不似老街成为景点,就是安安静静地待在城市一隅,日复一日地消化着寻常日子。有时觉得,我们寻找的诗意,或许就藏在这些热气腾腾的日常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