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江口学生品茶上课,丹江学子课堂体验茶文化
清晨的阳光斜照进丹江口市第六小学的教室,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茶香。这节课有点特别——讲台上没有粉笔,课桌上却摆着精致的白瓷茶具。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端起品茗杯,小口啜饮着本地特有的武当道茶,眼睛里闪着好奇的光。
坐在第叁排的女生李晓琳捧着茶杯说:“原来茶叶闻起来是青草味的,喝到嘴里却有点回甘。”她旁边的男生王磊接话道:“我以前觉得爷爷泡茶特别慢,现在自己试了才发现,急不得。”
当茶香飘进课堂
这个学期开始,丹江口的十几所中小学陆续开设了茶文化课程。教室里,老师们不仅讲解茶叶知识,还会现场演示茶艺。孩子们能在课堂上亲手泡茶、品茶,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新鲜事。
教语文的张老师兼任茶文化课,她发现孩子们通过泡茶变得更有耐心了。“以前上课总有人坐不住,现在他们能安静地完成整套茶艺流程。这确实让人惊喜。”
丹江口地处秦巴山区,气候湿润,适合种茶。但很多在这里长大的孩子,对家乡的茶文化了解并不多。这项课程让孩子们重新认识脚下的土地,那些遍布山野的茶园,忽然变得亲切起来。
茶盏里的变化
五年级班主任刘老师注意到,班上最调皮的王磊在茶艺课上像变了个人。这个平时连五分钟都坐不住的男孩,现在能专注地练习注水动作二十多分钟。“手要稳,水不能洒”,成了他最近的口头禅。
李晓琳的妈妈说,女儿现在周末会主动帮奶奶泡茶,还学会了辨认不同种类的茶叶。“看着她端茶杯的样子,我突然觉得孩子长大了。”
这些细微的变化正在很多家庭发生。有的孩子回家后,会把在学校学的茶艺展示给父母看;有的开始关心家里茶叶的产地;还有的甚至跟着家长去茶园,亲眼看看茶叶是怎么长大的。
在丹江口学生品茶上课的过程中,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泡茶技巧,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耐心和专注的力量。这种变化很慢,就像好茶需要慢慢品,但确实在发生。
茶文化课的陈老师认为,孩子们通过泡茶品茶,学会了等待和尊重。“现代社会什么都讲求快,但茶道教会我们,有些美好需要时间。”
窗外,丹江口的青山连绵起伏,那里有层层迭迭的茶园。教室里,又一壶新茶泡好了,淡淡的香气飘散开来。这群孩子或许还没意识到,他们正在用一种特别的方式,连接起家乡的过去和未来。
丹江学子课堂体验茶文化的活动还在继续,茶杯里浮沉的不仅是茶叶,还有他们对家乡的新认识。每次注水,每次品饮,都在悄悄改变着什么。就像陈老师常说的,茶要慢慢泡,人要慢慢成长,急不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