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郑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,新郑初中生时薪50元
这事儿还得从朋友圈说起
昨天刷手机,看到老家表姐发了条动态:“初中生弟弟周末当小老师,教邻居家孩子数学,时薪比我时薪还高!”配图是个低头写字的侧影。我在评论区打了个问号,表姐私信我:“真的,新郑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,就教小学生做作业。”
说实话,刚听到新郑初中生时薪50元这事儿,我心里咯噔一下。想起我们那会儿初中毕业去餐馆打工,一天站八小时才挣六十块。现在这孩子辅导俩小时功课,抵我当年干两天活。
楼下王阿姨听说后直拍大腿:“哎哟,我家闺女在大学当家教才收六十!现在初中生都这么厉害了?”她转身就往邻居家跑,说是要取取经。没过半小时又回来了,摇着头说:“人家孩子期末考试全班第叁,教的是同事家孩子,双方家长都放心。”
孩子们的世界悄悄变了
我特意找那孩子聊了聊。男孩戴着眼镜,说话条理清晰:“刚开始就是帮同桌讲题,后来同桌妈妈非要给钱,说比培训班效果好。”他翻开记账本,上面工整记录着每次收入,“存了快叁千,打算买台编程用的电脑。”
他妈妈在旁边织毛衣,插了句话:“我们没指望他挣钱,但孩子自己挺上心。上次为了讲明白鸡兔同笼问题,熬夜做了叁种解题方案。”说着从手机里翻出段视频——两个小男孩头碰头趴在茶几上,小老师正用乐高积木演示数量关系。
这种新郑初中生时薪50元的现象,突然让我意识到,现在孩子们赚钱的路子跟我们当年完全不一样了。以前顶多是发传单、端盘子,现在靠知识变现的门槛越来越低。小区里另外几个初中生听说后,也开始组团接单,有的擅长英语陪读,有的专攻作文辅导。
隔壁单元李老师倒是看得开:“这有啥稀奇?我班上有学生做手工耳环卖,月入八百。关键要把握好度,不能耽误正事。”她班上那女孩我也见过,经常抱着材料箱在社区活动室做饰品,说是在准备开店当小老板。
时薪背后的家长经
不过话说回来,新郑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的报酬,在家长圈里还是引发了热议。周六买菜碰到张师傅,他推着购物车直叹气:“现在请初中生补课都这么贵,我家那个还整天打游戏!”他儿子和我家小子同班,上次数学才考七十分。
但真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走这条路。朋友家女儿试过一次就放弃了:“讲题比做题累多了,我还是专心准备中考吧。”这孩子后来在科技竞赛拿了奖,奖金比家教收入高得多。
最近发现社区广场的公示栏多了些新玩意儿——有手绘的“学霸笔记复印服务”,还有“代养仓鼠”的广告。孩子们正在用我们想不到的方式,建构着属于他们的微观经济。那个最初引发讨论的新郑初中生时薪50元案例,就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涟漪还在持续扩散。
昨晚表姐又更新了状态,这次是她儿子在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。照片里一老一少凑在屏幕前,夕阳把两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。她在图片下写了行小字:今天的收费是五个奶奶包的韭菜饺子。或许,有些价值本来就不该用金钱来衡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