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河子水磨茶室闲谈,水磨坊工作室品茶时光
坐在石河子水磨茶室的木椅上,手里捧着温热的瓷杯,忽然觉得时间慢了下来。窗外水车吱呀转着,磨盘声和流水声混在一起,竟成了奇妙的伴奏。这地方真有意思,明明叫工作室,倒更像老辈人说的那种茶馆——只不过磨的不是粮食,是日子。
邻桌两位老爷子正聊得起劲。穿灰布衫的那位呷了口茶,慢悠悠地说:“早些年啊,这水磨坊可是热闹地方。现在改成喝茶的地儿,水轮子还转着,但磨出来的不是面粉,是清闲。”他的话让我愣了下神。可不是嘛,现在人人忙着赶路,能安心坐下来喝杯茶的时间,反倒成了稀罕物。
茶香里的旧时光
老板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,过来续水时接了话茬:“我们保留水磨的元素,就是想让来这儿的人记得,生活本来该有的节奏。”他指着墙角的石磨说,那物件现在虽不实用了,但每天擦拭时,还能闻到淡淡的麦香。“就像喝茶,图的不止是解渴,是那份定下心来的感觉。”
我环顾四周,确实有不少年轻人在这儿。有的对着笔记本电脑敲打,偶尔抬头看看转动的水车;有的纯粹发呆,任茶凉了又续。有个姑娘说,她每周必来,就为在这水磨坊工作室品茶时光里喘口气。“比咖啡厅舒服,手机信号还故意调弱了,想不专心喝茶都难。”她笑着说。
这话让我想起城里那些网红奶茶店,吵得人说话都得提高嗓门。而在这里,连搅动茶汤的声音都听得真切。水磨的隆隆声不吵人,反而像堵墙,把外面的喧嚣隔开了。
一杯茶的距离
茶过叁巡,老板又过来,这次端来一碟自家炒的瓜子。“很多人刚开始不习惯,说太安静了。坐会儿就好了,现代人啊,就是需要个地方练习怎么闲着。”他说话时,眼睛眯成一条缝。确实,刚开始那半小时,我也不自觉地摸了好几次手机。后来水声听习惯了,心就静下来了。
斜对角坐着个戴眼镜的男士,面前摊着本书,半天没翻页。我好奇问了句,他不好意思地笑笑:“说来惭愧,本来想换个地方工作,结果被这水磨声勾走了魂。想起小时候外婆家也有这么个水磨坊,那时候嫌吵,现在倒觉得亲切。”
或许这就是石河子水磨茶室闲谈最妙的地方——它不经意间就把人带回了简单的年代。没有刻意怀旧,但石磨、木头、茶香凑在一起,自然就织出了温暖的氛围。
天色渐晚,茶客陆续离开。我杯里的茶已淡得尝不出味儿,却舍不得起身。老板也不催,自顾自地擦拭着茶具。水车还在转,日复一日,仿佛在说:急什么,日子长着呢。走出门时,身上还沾着茶香,耳边还响着水声,忽然觉得这大半天没白过。找个时间,还得再来这水磨坊工作室品茶时光里坐坐,把心里那些毛躁的边边角角,都磨得平整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