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城耍女娃,聊城与女娃游玩
聊城的夏天总是热得让人想找个地方躲起来。那天下午我骑着电动车穿过东昌湖边的林荫道,湖面吹来的风带着水汽,总算让人喘过气来。
拐进老城区的小巷,青石板路被晒得发烫。几个穿着花裙子的小女孩正在树荫下跳皮筋,嘴里念着不知传了多少代的童谣。她们的母亲坐在门墩上摇着蒲扇,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家长里短。
水城记忆里的童趣
我突然想起姑姑说过,她小时候也在这条巷子里玩过丢沙包。那时候的聊城耍女娃,无非是放学后在古运河边捞小鱼,或是偷偷摘邻居家的石榴。现在虽然有了游乐场和电子设备,但孩子们还是喜欢这些简单的游戏。
往巷子深处走,看见两个小姑娘蹲在井台边喂流浪猫。她们把早餐剩下的油条掰成小块,小心翼翼地放在地上。那只橘猫慢悠悠地走过来,蹭了蹭她们的裤腿。
"它认识我们啦!"扎羊角辫的女孩小声说,生怕惊跑了这位毛茸茸的朋友。另一个戴发卡的小姑娘提议明天带火腿肠来,两人叽叽喳喳商量着要给猫咪取什么名字。
这种发自天性的快乐,才是聊城与女娃游玩最动人的地方。不需要昂贵的玩具,光是和小动物做朋友,就能让她们开心一整天。
时光里的游戏场
走到光岳楼下,遇见带着女儿来参观的表姐。小外甥女正踮着脚看展柜里的古城模型,不停地问妈妈古代的小朋友玩什么游戏。表姐耐心解释着,说那时候的女孩会玩翻花绳、抓子儿,还会用凤仙花染指甲。
小姑娘听得入迷,非要妈妈教她翻花绳。表姐从包里找出根彩色绳子,手指灵活地翻转几下,就变出个"面条"造型。孩子学得认真,小眉头都皱起来了。
看着她们,我忽然觉得虽然时代在变,但聊城耍女娃的快乐本质从未改变。从前在四合院里玩的游戏,现在传到新一代孩子手中,依然能让她们眼睛发亮。
傍晚时分,我又路过东昌湖畔。夕阳把湖面染成橙红色,几个小女孩还在岸边放纸船。她们比赛谁的纸船漂得最远,银铃般的笑声随着晚风飘得很远。
其中有个穿黄色裙子的小女孩特别显眼,她迭的纸船总是能乘风破浪,最先到达对岸。同伴们围着她讨教诀窍,她神秘兮兮地说要在船底抹点口水——这当然是孩子气的玩笑话,但大家都信以为真。
这些看似幼稚的玩乐,何尝不是在延续着水城的记忆。就像这湖水,承载着一代代聊城女娃的童年时光,静静流淌。
华灯初上时,孩子们被家长唤回家吃饭。小巷里飘起饭菜香,夹杂着母亲们呼唤孩子的声音。那些跳皮筋的身影消失在朱红色的大门后,只留下斑驳树影还在轻轻摇晃。
我推着电动车慢慢往回走,听见最后离开的两个女孩约定明天继续比赛迭纸船。她们清脆的童声融进暮色里,像跃动的音符,为这座古城添上最生动的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