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树品茶喝茶值得推荐的海选工作室,玉树寻茶好去处精选体验馆
走进玉树这家海选工作室,推开木门瞬间便被茶香包裹。这不是那种刻意营造的雅致,更像走进老友家客厅——原木长桌上青瓷茶具错落有致,墙边博古架藏着不同年份的普洱饼,有茶客正俯身细看架上的南糯山春茶。
穿棉麻裙的茶艺师小雯提着铜壶走来,壶嘴还冒着袅袅白气。“试试刚到的冰岛古树茶?”她说话时眼角弯成月牙,“很多客人说在这找到了喝茶的初心。”
茶汤里品得出山河气息
小雯温杯烫盏的动作行云流水。当橙黄透亮的茶汤注入品茗杯,她忽然停下动作:“您闻,是不是有蜜香混着兰花香?”我低头轻嗅,确实有种穿透力极强的香气直抵鼻腔。入口微苦旋即化甘,喉韵像山泉般清冽。
“这片古茶园在海拔2100米处,”她指尖轻点茶则里的墨绿色茶叶,“每年只采春茶,老师傅用传统石墨压饼。”窗外飘来藏民哼唱的民歌,恍惚间仿佛看见云雾缭绕的茶山。有位常来的建筑师告诉我,他每周必来这间玉树品茶工作室坐半晌,说在这泡的茶总带着山野的灵气。
转身看见邻座奶奶正教孙女用盖碗,孩子小手笨拙却认真。奶奶笑着擦去她嘴角的茶渍:“慢点喝,好茶要用心品。”这样的场景在这很常见,就像社区里那棵总聚着街坊的老榕树。
藏在城市里的寻茶地图
工作室角隅有个不起眼的木匣,打开竟是手绘茶山地图。布朗山的浓烈,景迈山的兰香,易武的柔甜——每种茶都对应着海拔与土壤特性。茶艺师偶尔会指着某处说:“去年雨季我去这收茶,茶农还留我吃土鸡煲。”
他们每月举办的盲品会总充满惊喜。上次把十年陈普洱混在新茶里,竟有位退休教师准确分辨出陈茶里的枣香。现在他成了特约讲师,总爱说:“好茶自己会说话。”
最近新增的茶器体验区挺有意思。有个姑娘用建水陶泡滇红,发现陶壁气孔让茶汤更醇滑,当场订了整套茶具。这种不经意间的相遇,往往成就了最美妙的玉树寻茶好去处体验。
暮色渐沉时,工作室点亮纸灯笼。今晚是武夷岩茶专场,茶香里混着刚出炉的茶点香气。穿校服的中学生和西装笔挺的白领并肩而坐,在凤凰单丛的岩韵里聊着茶经。这样的夜晚,茶变成了一座桥,让不同的故事在杯盏间轻轻相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