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平品茶自带工作室,乐平品茗自备茶室
周末下午,老张突然在群里发了条消息:"听说乐平路上新开了家挺特别的茶空间?"我盯着手机屏幕愣了一下——现在满大街都是咖啡馆,还真有人专门开品茶的地方?
带着几分好奇,我按导航找到了这家藏在老小区里的工作室。推开木门,茶香扑面而来,和外面车水马龙的喧闹完全是两个世界。
初见:别有洞天
店主是个穿着棉麻衬衫的年轻人,正不紧不慢地擦拭茶具。"我们这儿是乐平品茶自带工作室,很多客人都会带着自己的茶叶来。"他说话时手上动作没停,像在完成某种仪式。我环顾四周,原木架上陈列着各式茶罐,角落里还摆着几个客人寄存的紫砂壶。
隔壁桌的大姐正好打开她的茶盒,熟络地和店主聊起来:"这是我上周在武夷山收的岩茶,您给掌掌眼?"看来这是个常客。店主接过茶叶仔细看了看,转身从柜子里取出配套的茶具,两人就着水温、冲泡手法聊得投机。
这种自带茶叶的模式挺新鲜。不像普通茶馆,这里更像个交流平台,来的都是真正懂茶爱茶的人。
体验:茶香人情味
第二次去时,我也带上了自己的普洱茶饼。店主帮我选了个合适的盖碗,还提醒说:"先用热水醒醒茶。"水注入的瞬间,陈香缓缓散开,邻座几位茶友都不由自主望过来。
"这茶存了些年头吧?"对面戴眼镜的先生推了推镜框。我们自然而然地聊起了存茶心得,他分享说在乐平品茗自备茶室能遇到很多同好,比一个人在家喝茶有意思。确实,虽然各自带着不同的茶叶,但在这里,每泡好茶都会分给在座的人品尝,就像小型品鉴会。
窗外雨声渐起,室内茶香氤氲。听着周围轻声交流的泡茶心得,我突然理解了这种模式的妙处——它保留了私人收藏的乐趣,又创造了共享的空间。
现在每个月的第二个周末,我都会带着新收的茶叶去坐坐。有时候是去学习新的冲泡技巧,有时候就为了和熟识的茶友聊聊天。那个总坐在角落的老先生最近教我,不同的水泡出来的茶汤光泽都不一样,这个细节我以前从未注意过。
上周末离开时,雨刚停。店主正在门口修剪绿植,回头问了句:"下周带来了什么茶?"我扬了扬手里的竹制茶盒:"朋友送的凤凰单丛,到时候一起尝尝。"
走在湿漉漉的青砖路上,忽然觉得,这座城市里能有这样一方小天地,让爱茶的人能带着自己的珍藏相聚,实在是件温暖的事。茶还是那杯茶,但在这里品出的,是另一番滋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