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德镇私人外卖工作室,景德镇私厨外卖工坊
这几天朋友圈里总能看到朋友们晒出些特别的外卖餐盒,不是普通塑料盒,而是带着青花瓷纹样的定制餐具。一问才知道,原来城里悄悄兴起了一种新的用餐方式——景德镇私人外卖工作室。这些藏在巷弄深处的小厨房,倒成了不少吃货们的新宠。
说起这个景德镇私人外卖工作室啊,它和普通外卖还真不太一样。普通外卖讲究快,这些工作室却愿意花时间。我认识的主理人小林,每天清晨五点就去菜场挑最新鲜的土鸡,回来慢火炖上四小时。“别人用高压锅二十分钟搞定,我不行,”他边撇浮沫边说,“汤要清,味要醇,急不得。”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态度,倒真有几分景德镇工匠做瓷器的劲儿。
一碗汤里的讲究
有天我特意去了小林的厨房,说是厨房,倒更像个小作坊。灶台上摆着七八个砂锅,每个都咕嘟咕嘟冒着热气。“这锅是给李老师的,她口味淡;那锅是给王大哥的,他喜欢浓一点。”小林如数家珍。我这才明白,原来景德镇私厨外卖工坊的特色就在于量身定制。就像景德镇的瓷器,每件都有自己的特点,这里的每份餐食也都有不同的火候和调味。
外卖小哥来取餐时都会特别嘱咐:“这单要小心,汤容易洒。”他们用的餐盒也特别,双层设计,还印着简约的青花纹样。有位顾客开玩笑说:“吃完都舍不得扔盒子,洗洗还能装别的东西。”这话听着耳熟,就像人们买了景德镇的瓷器,总想把它用在更重要的地方。
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,能遇到肯花时间做饭的人真不容易。这些私厨主人往往都有故事,有的是从大饭店辞职的厨师,想找回做菜的初心;有的是妈妈,想把给孩子做饭的用心分享给更多人。他们做的可能只是家常菜,但那份用心,吃的人能尝出来。
前几天路过一个老小区,看见一位阿姨拎着保温袋往单元门里送餐。她说这是给楼上独居老人的,老人牙口不好,她特意把菜炖得软烂些。“虽然只是外卖,但也得有人情味不是?”她笑笑,转身又去送下一家。这个画面让我想起小时候邻里间互相送菜的情景,没想到在现代化的外卖里,这种温暖还能找回来。
当然,这样的外卖价格会贵一些。但老顾客们觉得值。“花同样的钱,在餐厅可能吃的是预制菜,在这里却能吃到现做的,还能和厨师交流口味。”一位常客这么跟我说。他最近在控制血糖,厨师就专门调整了菜单,用代糖做了他爱吃的红烧肉。
夜幕降临,这些隐藏在居民楼里的小厨房依然亮着灯。外卖骑手进进出出,把一份份带着温度的餐食送到城市的各个角落。这种新型的餐饮模式,让人看到了食物本真的味道,也让人感受到手艺人的坚持。或许,这就是景德镇私人外卖工作室最打动人的地方——在快节奏的生活里,依然有人愿意慢下来,为你认真做一餐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