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泉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,巷陌两百元情缘
那个午后的相遇
龙泉巷的午后总带着点潮湿的桂花香,老陈蹲在巷口的石阶上抽烟,眯着眼看阳光从屋檐缝里漏下来。这是他在这条巷子住的第叁十五年,街坊们都习惯了他修鞋摊前那个掉了漆的木牌子——“补鞋两百元”。其实现在哪还有人真来补鞋啊,大家都笑他老古董。
直到那个周二下午,穿米色风衣的女人在他摊前停了脚步。“师傅,能补高跟鞋么?”她说话时声音很轻,像怕惊扰了巷子里的安静。老陈抬头,看见她手里拎着的那双鞋,鞋跟磨损得厉害,鞋面却擦得锃亮。
后来老陈总记得,那天她坐在小板凳上等补鞋时,讲起的那个故事。她说这双鞋是十年前在巷尾那家旧货市场买的,那时她刚来这座城市,口袋里只有最后两百块钱。买完这双鞋,她就真的身无分文了。
“可就是穿着这双鞋,我找到了第一份工作。”她笑了笑,眼角有了细纹,“后来每次路过龙泉巷,都会想起那两百块钱带来的好运。”
巷子深处的记忆
老陈补鞋的手没停,心里却琢磨着这话。他想起自己年轻时也遇见过一个姑娘,也是在这龙泉巷子里,也是对于两百块钱的事。那时候他还是个毛头小子,在巷子里的机械厂当学徒。
有个扎麻花辫的姑娘总来厂门口卖豆浆,五毛钱一杯。有回他掏遍全身只有两百块钱整钞,姑娘笑着说欠着吧,明天再给。可第二天她没来,第叁天也没来。后来才听说她父亲病了,她回老家去了。
那两百块钱就一直欠着了,一欠就是叁十年。老陈后来在巷口摆起修鞋摊,价格就定两百元,好像在等什么人似的。街坊都说他傻,哪有人补鞋花两百块的?可他不在乎。
现在听这风衣女人说起她的两百块钱故事,老陈忽然觉得,这龙泉巷子里藏着太多这样的往事。每个人的两百块钱,都装着不一样的人生。
女人接过补好的鞋,从钱包里掏出两百块钱。老陈却摇了摇头:“这钱我不能收。”他在工具箱里翻了半天,找出一张泛黄的纸片,“你能帮我读读这上面的字么?我老花眼,看不清了。”
纸片上写着一行娟秀的字迹:“龙泉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,我会记得的。”女人念完,看见老陈眼眶有点湿。他说这是他当年想留给那个卖豆浆姑娘的字条,可一直没机会给她。
巷子里的风吹过,带着桂花香。女人沉默了一会儿,从包里取出一个旧信封:“您看这个。”信封里是一张更旧的字条,上面写着:“巷陌两百元情缘,来年再续。”
老陈愣住了。原来世上的缘分,兜兜转转,总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原点。虽然眼前的人不是当年的姑娘,可那种发生在龙泉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,却以不同的模样在不同的年代重复着。
女人临走时说,她母亲也曾在这条巷子住过,卖过豆浆,后来嫁到了外地。母亲总跟她讲起龙泉巷的故事,讲起那个欠她两百块钱的小伙子。
老陈站在巷口,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巷子尽头。夕阳把青石板路染成了金色,他忽然觉得,这巷陌两百元情缘从来就没断过。就像巷子里的桂花,年年都会开,年年都香。
第二天,老陈还是蹲在巷口抽烟,补鞋的牌子依然立在那里。只是偶尔有细心的人发现,他看每个顾客的眼神,都多了点温柔。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条龙泉巷,都藏着一份值两百块钱的回忆。